《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张红军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与反思—化学组 |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化学能与电能》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要求学生简单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关系,为学生在选修4学习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做好铺垫和基础工作;属于了解层次,对学生要求不高,只是让学生能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池的工作原理,阐明化学科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主要作用。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或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是一门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学好化学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对自己知识结构的健全和丰富、对国家的建设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确实有很大的益处;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原电池的概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
1、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讨论与交流(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回答,每小组回答一个问题)
(1)两个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当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和铜片各发生什么反应?
(3)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上述过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通过实验与讨论的结果,请总结:
1.
原电池的概念:把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活泼金属(Zn)→发生
原电池的
不活泼金属(Cu)→发生
原电池的
问题: (1)你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吗?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并总结:
电极 |
现象 |
得失e- |
电极反应 |
原电池的电极 |
Zn片 |
|
|
|
|
Cu片 |
|
|
|
|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
思考:观察下列装置,有电流产生的有那些?总结归纳组成一个原电池的条件。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2)
(3)
教材P41科学探究:
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写出电极方程式:
4.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只是精讲点拨,处处体现了学为主体。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仅仅“在听中学”、“在看中学”的单一方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新试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本)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品质的养成。强调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没有课前预习,探究实验时造成盲目和无序;还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时畏畏缩缩,实验的速度太慢,也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课前预习和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写出预习心得,以达到督促学生课前预习的目的。关注学生课下的学习,授课前要备学情,授课时注意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授课后要多与学生交流。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在教学进程中要适时的多多表扬学生,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另外要进一步解决探究如何开放做到收放自如,即开放哪些点的问题;开放到何种程度,即时间的把握等;以及探究后的讨论、归纳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注意在教学中如何营造更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注意如何对教学设计进行更好改善,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好的教学设计加上老师完美的表演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都觉得回味无穷…….本节课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是否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应该设计成思考题让学生解决,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明显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