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晚睡强迫症” 先分清是习惯还是病

标签:
晚睡晚睡强迫症问健康画报健康 |
分类: 杂志精选 |

“无视疲惫的身体,还要熬夜刷微博、看电影、聊QQ、聚会……没什么事可做却不愿睡觉,非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神啊,救救我吧!该死的晚睡强迫症!”近日,此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大呼“躺枪”。在“晚睡一族”中,确实有“晚睡强迫症”患者,但也有部分只是存在“不良晚睡习惯”而已。如何走出“晚睡怪圈”?症结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
“强迫与反强迫”矛盾冲突而致病
案例1:
有一位女教师,每天能收到二、三十条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的短信,即使放学回家,也会即时处理。晚上十点后,虽然知道不会再有新的信息发来,应该睡觉了,但她仍逼迫自己保持清醒,握着手机,不断地查看是否有新的短信。夜深了,终于决心睡了,但手指却不自觉点向了手机各类APP……三四年来,天天如此,痛苦至极。
案例2:
诊断强迫症有两大要素
心理点评:这位新上海女婿是不是“晚睡强迫症”患者呢?医学心理学定义“强迫症”要求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素:一个是本人知道“我不应该这么做,但还是要这么做,不这样做我很难受,这样做了我更难受”;第二个是强迫行为时间超过三个月。这位小白领,“知道不陪妻子而玩电脑不好”,但“就是要玩电脑”,他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症状,有着道德冲突的苦感和痛感。不过,在妻子的帮助下,白领男的强迫行为在延续两个月后戛然而止,其焦虑情绪持续的时间,也还不足以改变其大脑。因此说,他只是有“强迫行为”,但还没有发展到“神经症”的阶段,他只是“晚睡强迫”而已。
主导情绪不痛苦则代表只是“不良习惯”
案例4
有位年轻的建筑公司设计员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我搞设计,需要安静地思考,总觉得白天无法工作。”“我通常晚上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还常常熬通宵,晚上撑不住了,就狂喝红牛或浓咖啡。第二天起不来,常常迟到被扣工资。”他还经常抱怨,“我也想尽快把工作完成,可以早点睡觉,但晚上一打开电脑,就不想碰工作,直到困得不行了,才逼得自己非把事情做完后再睡。”“尽管工作等到第二天再做也可以,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能把事情做好,很有成就感,所以总是强迫自己晚睡来工作。”
案例5:
有位小白领,从大一开始就成了夜猫子,不到凌晨1点不睡觉。“我一回到寝室就想放松,看网页、听歌,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后果是,白天没有精神,喝了浓咖啡也集中不了注意力,考研学习效率相当低。现在工作已三年多了,为了上班不迟到,他也曾经试过早早上床,“但睡下后总想着时间就这么溜走了,很可惜,哪怕躺在床上玩手机,也要挨到凌晨1点多才睡。”
三型“晚睡强迫表现”对症干预
面对压力,不同的人格特性,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若想走出伤人的“晚睡怪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①晚睡强迫症——
分析:这类人群的人格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而“完美”的形成,主要是在儿时,“母爱”或“父爱”的缺失,让其产生不了安全感,潜意识里,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希望做得尽善尽美,以获取“母爱”或“父爱”,或别人的认可,让自己有安全感。临床发现,70%的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方法:接受心理治疗,修复儿时创伤,整合新的有亲密感的人际关系,建立安全感,减缓焦虑情绪。如果大脑已发生病理性变化,则必须接受精神干预治疗。
②晚睡强迫——
分析:这类人群的人格大多属于“要求完美,比较内向”。
方法:“持续压力”是晚睡强迫人群偏离社会常模行为的诱发因素。因此,这类人一定要有及时渲泄压力的意识,否则任其发展就会恶化成“晚睡强迫症“。如个案3中的小白领,如果能畅通渲泄压力的渠道,和老丈人沟通好,让其不再向自己施加压力,压力没有了,其“强迫行为”自然也就解除了。
③不良晚睡习惯——
分析:这类人群的人格大多属于“随性,意志薄弱”。做任何一件事情,神经流都会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如果我们意志薄弱,随性地天天晚睡,“晚睡”的痕迹便会越来越深,以至到一定程度后,一到晚上,神经流将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这条痕迹,来引导神经系统做出同样的行动,让我们晚睡。并让人“想改掉晚睡的毛病,可实在太难!”
方法:1.像个案4那样有“拖延症”的,白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晚上工作几率;
2.认清自己晚睡习惯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时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3.循序渐进地改变作息习惯,睡前避免观看或收听刺激的影视、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