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逃离“晚睡强迫症”   先分清是习惯还是病

(2014-01-13 15:40:17)
标签:

晚睡

晚睡强迫症

问健康画报

健康

分类: 杂志精选
逃离“晚睡强迫症” <wbr> <wbr> <wbr>先分清是习惯还是病

“无视疲惫的身体,还要熬夜刷微博、看电影、聊QQ、聚会……没什么事可做却不愿睡觉,非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神啊,救救我吧!该死的晚睡强迫症!”近日,此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大呼“躺枪”。在“晚睡一族”中,确实有“晚睡强迫症”患者,但也有部分只是存在“不良晚睡习惯”而已。如何走出“晚睡怪圈”?症结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

 

“强迫与反强迫”矛盾冲突而致病

 

案例1

有一位女教师,每天能收到二、三十条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的短信,即使放学回家,也会即时处理。晚上十点后,虽然知道不会再有新的信息发来,应该睡觉了,但她仍逼迫自己保持清醒,握着手机,不断地查看是否有新的短信。夜深了,终于决心睡了,但手指却不自觉点向了手机各类APP……三四年来,天天如此,痛苦至极。

案例2

  本市南汇区某派出所刑侦大队队长,因工作业绩不俗在去年调离郊区辖区进入市区。但他每晚下班后,不急着往家赶却反而要驱车1个多小时到原辖区。虽然明明知道自己已调离,不应该再过去,可是“不去很难过”,但“去了更难过”,因为晃一圈没啥事后再回市区的路上,他已经又累又乏,而且到了市区天也黑了。可第二天夜幕降临,他又驱车赶往南汇……

   心理点评: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两位都可以归类为“晚睡强迫症”患者。根据心理学定义,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官能症。比如女教师总是不停地翻看手机,辗转难眠;老队长困得要命却不睡觉,天天驱车回郊县“巡逻”。他们自己也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却无法奏效。

  他们为何会如此?其实,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点有一个共性,即“完美主义倾向”。如个案中的女教师和老所长,都是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的人。心理学发现,强迫症的主导症状是——焦虑。要求尽善尽美,但难以尽善尽美,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如女教师不停地翻看手机,生怕贻误工作;老队长天天驱车回老单位,是生怕自己一走辖区就出事。其行为,均是他们内心十分焦虑的表现。

  强迫症状,有着“我不该这么做,但还是要这么做”的“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冲突,内心有着“不做难受,做了更难受”的苦感和痛感。如女教师,知道深夜不会再有什么信息发来了,应该睡觉了,但就是强迫自己清醒,不停地去翻看手机;老所长知道自己已调离了,不该再出南汇了,但仍会驱车而去。同时,他们都在强迫行为中感到困倦、想睡觉,但是总是会强忍着睡意,做出一些偏离社会常模的行为,故可以将他们定义为是“晚睡强迫症”。而从心身医学角度分析,他们产生“晚睡强迫症”,主要是因为受到持续焦虑情绪后,大脑中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邮差——神经递质失衡了,造成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了,从而出现了各种强迫症状。

 

诊断强迫症有两大要素

  案例3

   有位家在外地的小白领最近当了上海女婿,新婚后也就理所当然住进了老丈人的家。退休前是处级干部的老丈人,把扶持新女婿升职视为己任,只要女婿下班回家,他就会抓紧时间向其倾倒职场经验。女婿本已很累了,再听老丈人唠叨,异常烦躁,但又不好说什么,因此,每晚一听完唠叨,立刻躲进狭小的书房,在电脑上打游戏、刷微博。夜渐深,他内心十分自责,认为新婚燕尔,如此冷落妻子,十分不应该,但因潜意识里已将对老丈人的不满,迁延到其女儿身上,又感到如此冷落妻子,是她“罪”有应得。两个月下来,他夜夜都是如此纠结痛苦地玩着电脑,直到凌晨。幸好,妻子的宽容、谅解救了这个家庭。在妻子的追问下,丈夫道出了原委,大度的妻子不仅原谅了丈夫,还去作了老父亲的思想工作,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心理点评:这位新上海女婿是不是“晚睡强迫症”患者呢?医学心理学定义“强迫症”要求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素:一个是本人知道“我不应该这么做,但还是要这么做,不这样做我很难受,这样做了我更难受”;第二个是强迫行为时间超过三个月。这位小白领,“知道不陪妻子而玩电脑不好”,但“就是要玩电脑”,他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症状,有着道德冲突的苦感和痛感。不过,在妻子的帮助下,白领男的强迫行为在延续两个月后戛然而止,其焦虑情绪持续的时间,也还不足以改变其大脑。因此说,他只是有“强迫行为”,但还没有发展到“神经症”的阶段,他只是“晚睡强迫”而已。 

 

主导情绪不痛苦则代表只是“不良习惯”

案例4

有位年轻的建筑公司设计员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我搞设计,需要安静地思考,总觉得白天无法工作。”“我通常晚上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还常常熬通宵,晚上撑不住了,就狂喝红牛或浓咖啡。第二天起不来,常常迟到被扣工资。”他还经常抱怨,“我也想尽快把工作完成,可以早点睡觉,但晚上一打开电脑,就不想碰工作,直到困得不行了,才逼得自己非把事情做完后再睡。”“尽管工作等到第二天再做也可以,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能把事情做好,很有成就感,所以总是强迫自己晚睡来工作。”

案例5

有位小白领,从大一开始就成了夜猫子,不到凌晨1点不睡觉。“我一回到寝室就想放松,看网页、听歌,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后果是,白天没有精神,喝了浓咖啡也集中不了注意力,考研学习效率相当低。现在工作已三年多了,为了上班不迟到,他也曾经试过早早上床,“但睡下后总想着时间就这么溜走了,很可惜,哪怕躺在床上玩手机,也要挨到凌晨1点多才睡。”

    心理点评:个案4与个案5的情景其实是生活中大部分晚睡人群的典型代表。之前提及,“强迫症的主导症状是焦虑”,个案1、个案2、个案3的“晚睡”都有着矛盾纠结的痛感和苦感,而反观个案4与个案5,虽然也有“晚睡-迟到-扣工资”的焦虑,但其“主导情绪”却是并非来自焦虑的痛苦,而是“每逢做好事后,都有种成就感”或者“看网页、听歌、玩手机”,呀,他们“晚睡”的结果是快乐。因此,他们甚至连“晚睡强迫”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无形中养成了一种不良的晚睡习惯。

 

三型“晚睡强迫表现”对症干预

面对压力,不同的人格特性,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若想走出伤人的“晚睡怪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①晚睡强迫症——

分析:这类人群的人格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而“完美”的形成,主要是在儿时,“母爱”或“父爱”的缺失,让其产生不了安全感,潜意识里,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希望做得尽善尽美,以获取“母爱”或“父爱”,或别人的认可,让自己有安全感。临床发现,70%的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方法:接受心理治疗,修复儿时创伤,整合新的有亲密感的人际关系,建立安全感,减缓焦虑情绪。如果大脑已发生病理性变化,则必须接受精神干预治疗。

 

 

②晚睡强迫——

分析:这类人群的人格大多属于“要求完美,比较内向”。

方法:“持续压力”是晚睡强迫人群偏离社会常模行为的诱发因素。因此,这类人一定要有及时渲泄压力的意识,否则任其发展就会恶化成“晚睡强迫症“。如个案3中的小白领,如果能畅通渲泄压力的渠道,和老丈人沟通好,让其不再向自己施加压力,压力没有了,其“强迫行为”自然也就解除了。

 

③不良晚睡习惯——

分析:这类人群的人格大多属于“随性,意志薄弱”。做任何一件事情,神经流都会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如果我们意志薄弱,随性地天天晚睡,“晚睡”的痕迹便会越来越深,以至到一定程度后,一到晚上,神经流将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这条痕迹,来引导神经系统做出同样的行动,让我们晚睡。并让人“想改掉晚睡的毛病,可实在太难!”

方法:1.像个案4那样有“拖延症”的,白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晚上工作几率;

2.认清自己晚睡习惯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时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3.循序渐进地改变作息习惯,睡前避免观看或收听刺激的影视、音乐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