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应对“肠激动”标本兼治

(2013-12-22 14:57:31)
标签:

健康

问健康画报

养生

中医

治本

分类: 杂志精选
中医应对“肠激动”标本兼治

坊间说,多事之秋。于健康而言,确实是个“多事”之秋。还没“吃”,就先担心“拉”,实在叫人纠结。换季之交,温度、湿度变化无常,外界的刺激最易引发肠胃“闹情绪”,稍有不慎,腹泻就立马“铆牢侬”了。眼下正值秋冬季节,也是腹泻高发的时期,全市各大医消化科门诊的病人明显增多。

 

 

虽然已经过了夏秋,但很多人还是习惯直接食用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而人体经过一个漫长夏季的消耗,消化酶的活性变差,肠道抗病能力也随之减弱,再加之立秋后早晚温差开始变大,这些内外因素综合在一起,就极易使人罹患腹泻。

 

 

在祖国医学看来,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肠郁”“泄泻”“腹痛”“便秘”范畴。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情志欠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

传导失司。

中医应对“肠激动”标本兼治

 

此外,饮食、劳倦、寒温均可影响病情的加重和发展。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因此,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标本兼治,采用辨证论治。

 

 

1. 肝脾不和型:表现为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或兼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痛责之于肝,泻责之于脾,病机在肝郁脾虚。故治当抑木扶土,疏肝健脾。方选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以党参、茯苓、炒白术、白芍、枳壳、

陈皮、防风、砂仁、柴胡等为基础。

 

 

2. 阴虚肠燥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与腹泻不规则交替进行,并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许白腻苔中间有裂纹,脉细数等症状。故治宜滋阴润肠兼健脾,方用麻子仁丸和四君子汤加减,以麻仁、枳实、厚朴、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等为基础。

 

 

3. 瘀阻肠络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溏薄时有便秘,便秘不常见,左下腹疼痛难解,并可扪及触痛明显的条索状包块,伴腹胀嗳气、食少纳呆、舌暗红或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苔黄或白腻、脉弦涩或细涩。治宜和中缓急、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以沉香、干姜、元胡、没药、川芎、肉桂、牡丹皮、赤芍、炒蒲黄、三七、当归、白芍、乌药、枳壳、内金等为基础。

 

 

4. 脾虚湿盛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便质清晰如水样,同时伴有脐腹坠胀,腹部阵发性疼痛不适,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中医认为此病乃因脾虚清阳不升,湿浊留滞于肠道而致。故治宜健脾升阳化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陈皮、佛手、神曲、焦楂、炒麦芽等。其他还有脾肾阳虚、气滞津枯、寒热错杂等类型,在服中药汤剂的同时,放松心态和饮食调理也很重要,以便增加大便容积,缓解便秘,减轻腹痛。

 

 

 

更多中医养生保健内容,请关注《问健康画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推荐!

中医应对“肠激动”标本兼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