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彩山·应天寺·忠臣庙

(2019-11-27 09:22:21)
分类: 文史专题解说

五彩山·应天寺·忠臣庙
——干越古风之旅专题片解说词


悠悠干越,自秦置县历经2200多年岁月沧桑。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的烟云,近距离走近那些历史景点,跟随镜头进行一次干越古风之旅。

五彩山,原名龙山,位于余干西南与进贤、东乡交界处,社庚乡邓墩大文塘村附近,公元前241年,长沙王吴芮就出生于此地。传说吴芮出生时,龙山上空被五彩霞光笼罩,后人将龙山改称为五彩山。南宋饶州知州、著名学者王十朋曾来五彩山凭吊,写下了一首《游五彩山》的诗,诗中就提到“吴芮当年生此山”。

吴芮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人,是江西第一人杰。吴芮是吴王夫差的后代。秦朝末年,兵荒马乱之际,吴芮在龙山组织了一支队伍,保土安民。后来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18岁时就拥有了一支1.7万人的武装,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成为百越地区一支主要力量。此时秦朝政府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了稳定南方局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朝廷任命吴芮为番阳令。他在当地深得民心,被百姓尊为“番君”。后来,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天下揭竿而起,吴芮作为秦朝官吏第一个起来反秦,响应项羽、刘邦。项羽攻入咸阳,封吴芮为衡山王。西汉建立,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功高不骄,保境安民,其子孙秉承厚德。吴芮的女贤淮南王英布反叛之后,第二任长沙王吴臣大义灭亲,设计除掉了英布。所以,汉高祖刘邦曾特别颁布命令:“长沙王忠,其定著令”。刘邦先后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废或诛,惟有长沙王独免,共历五代,无嗣而止。吴芮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封王者,为江西第一位人杰。吴芮及其子孙,西汉时共五王七侯,加上哥哥吴莚一脉,共九侯,在汉初盛极一时。

以前,五彩山下曾建有芮王殿、万松祠等建筑,附近还有秀才侉、砚池泉、马鞍石、龙马桥等风景。芮王阁当时有前后三进,高五丈,殿内有吴芮坐像,右侧还有禅堂、观音堂,总建筑面积3000平米,在文革中被毁。秀才侉是吴芮小时候常来读书的地方,后来学子都来此瞻仰,凡中进士的人都在此植树一棵。砚池泉是吴芮洗笔的地方。马鞍石形似马鞍,传说吴芮当时常在此系马。吴芮后代有一位叫吴僪在后唐时代喜欢养马,后来得到一匹全身长麟的千里马献给朝廷,被封为大司徒,朝廷在此建龙马桥。

应天寺位于余干县南部的梅港乡梅港村,系吴芮手下大将梅鋗英灵安葬之所。

梅鋗出生在梅港村,据载,他“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过人”。秦统一天下时,梅鋗率人马,跟随当时的越王至南海(今广东一带),居台岭(今南雄市梅岭一带),筑城浈水上,“奉王居之”,拥兵据守,当地百姓称“梅鋗城”。 梅鋗这批越人在台岭休养生息,艰苦创业,屯粮练兵,称雄一方。他们带来的吴越文化、生产技术等,对岭南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反秦起义爆发后,梅鋗率领部队前去番邑投奔同乡吴芮。吴芮派梅鋗率百越兵前往南阳,与沛公刘邦合兵一处,直取咸阳,梅鋗率领的这支队伍在战斗起了重要作用,所以破秦后项羽论功行赏,吴芮被封为衡山王,梅鋗被封十万户侯。刘邦统一天下后,梅鋗又被封为“台侯”。公元前196年,梅鋗去世。梅鋗部属及其家人历时数月,才把他的灵柩运回到故乡梅港。几百年后,世人为了纪念这位一代英雄,在他墓地建造了一座应天寺,塑像供奉。

据载,应天寺建成于南朝宋孝建(454—456),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这480寺中,就有余干应天寺。应天寺依山而建,前后两进,下低上高。寺院当中是五级宝塔香炉,塔檐六角,云龙吐珠,每层两侧各一铜质銮铃。山风吹过,泠泠作鸣。据记载,旧时,应天寺前殿正中供樟木雕成2米多高梅鋗塑像,两旁6小将,隔壁与梅将军相背而立3尊弥陀佛,大佛两旁是八大金则;后殿为观音堂,两旁是十八罗汉。但岁月沧桑,又近信江,洪水侵袭,寺庙屡经重修,如今于前殿中央,却只见弥陀大佛。梅鋗塑像在右侧小殿,真人身高、黄脸黑髯、红色披风、金色战袍、气宇轩昂、仗剑肃立。左侧塑像高约一米,捧剑坐立,表情恭敬,系梅将军随从。史载,这位秦汉之际征战沙场、叱咤风云的梅将军封侯之后,“食台以南诸邑”,但实无封地,因为当时台岭以南已为南越王赵佗所据。故唐代罗隐有诗言:“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梅鋗省亲误杀爱子”的故事。据传梅鋗先在番邑东湖练兵,后率军居台岭,在外转战16载,有一次终于乘船回到家乡。眼看快到梅港,不料突遇一少年在岸边手持弹弓将其帆索打断,所乘大船只得临时靠岸。性情暴烈的梅鋗跳下船,一把夺过少年手中弹弓,一弹弓就将少年射死。回家之后,从妻子口中得知,自己当年离开之时,妻子已有身孕,如今儿子已有15岁。他喜出望外,忙让妻子把儿子叫出来相认,妻子说儿子去河边玩弹弓至今未回。梅鋗大惊,问明儿子特征,方知自己误杀爱子,悔恨不已。此后梅鋗从不滥杀,得到百姓拥戴。

应天寺附近还有条梅港古街,这里断瓦残垣、芳草萋萋,窄窄的古街在信江岸边延伸,2米来宽的麻石板坑坑洼洼,留下岁月深深浅浅的印记。古街旁边就是信江古码头。码头边上,用来系船的铁环让人隐约窥见当年码头的繁忙,而如今只有江流无声。码头不远处有个古老的埠头叫“太子埠”,传说即为当年梅鋗误杀爱子之处。虎父无犬子,可惜虎子竟让虎父枉杀,真令人痛惜不已。当地百姓给这里取名“太子埠”,也许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少年英杰,表达惋惜之情吧!杀子悲剧似乎预示了将来,2000多年过去了,当地梅氏越来越少,据应天寺老居士说,当地最后一个梅氏女于30多年前去世,周边再无梅姓。

现在,我们来到余干县北部康山乡,这里紧临鄱阳湖,自古以来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庙就建在此处。康山原是鄱阳湖中一大岛屿,“鄱湖行船,康山为岸”,因屹立鄱阳湖中,能抗风,又称抗浪山。

康山忠臣庙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4月,落成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是一座比首都北京的故宫还早50多年的古建筑。庙中所塑36位忠臣,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与汉王陈友谅康郎山鄱湖大战中为国捐躯、为主尽忠的英烈。康郎山鏖战之壮烈及其在明代开国史上之地位,都是绝无仅有,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公元1363年,即元至正二十三年,这年七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大战。这次大战,可能是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上投入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大会战,也是陈友谅与朱元璋之间决定生死的大决战。大战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共为八十万人。其中,陈友谅投入六十万人,朱元璋投入二十万人。大战持续时间近四十天。这场大战的结果是朱元璋以20万军队和小战船,全歼了陈友谅60万大军和艨艟大舰,陈友谅兵败突围湖口,入泾江口时中流矢身亡,所属残余部队逃往武昌告终,朱元璋获得了巨大胜利,收获降卒五万多人,战船千多只。是时,整个鄱阳湖上,漂浮着数不胜数的尸体,愁云惨雾之间,湖水为之色变。以至于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湖边的人们不敢捕食湖中的鱼虾鳖蟹。

康郎山是作为朱陈鄱阳湖大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场,在这次惊天动地的战斗中,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朱元璋几次几乎丧命,他的部下拚死决战,许多人英勇献身,才保全了他的性命。韩成舍身跳湖,使朱元璋躲过敌人追杀;康郎山西北部的柳树挡住敌箭,免了他两次危难;丁普郎深入虎口诈降,壮怀激烈苦肉计,大破水寨,扭转战机;刘伯温施计火攻,恰似赤壁大战。大挫敌人元气;插旗洲巧布疑兵,不费一兵卒,牵敌四十五万之众,更胜空城计。此战役使朱元璋起死回生,转败为胜,奠定了朱明王朝的帝业。

公元136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在群臣的再三劝进之下即吴王位,在收降陈理(陈友谅儿子)之后,四月,率刘伯温来康郎山择基造庙,祭祀死难的36将领,并给300多位随从加封赠爵。36人依其生前像貌塑造,并定下祭祀仪式。此举一是以旌表忠烈,二是激励全军将士建功立业,一股作气铲平割据,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庙基择在康郎山西麓凤地之凰嘴上,庙宇坐东面西,面彭蠡而雄踞康郎,气势雄伟壮观,前中后三进相连,是抬梁式木构架,高三丈。前进定江王殿,中进观音殿,后进三十六忠臣大殿,按封赐官爵排位,韩成位居第一,丁普郎位居第二。紧靠忠臣庙右另造一幢关公大帝殿,供奉关云长关公神像。整个建筑,威武穆肃、浩气昂然。后朱元璋又吩咐大将邓愈,依照康郎山式样,于南昌城中建忠臣庙,祭祀赵德胜、牛海龙、张子明、叶琛等十四人。

康山忠臣庙自元末建造以来,历经五个朝代,630多年,其间风雨侵袭,水毁火烧和战乱,修葺重建已无法详述。据现存史料考证:仅明王朝的二百七十六年间重修了七次;清王朝入关后的二百六十七年间重修了四次重建了三次;民间期间也修葺过几次,且大都有《记》记述修造情况。现今之庙宇系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于兵焚之后,按其原貌所建。重建时,并在其左添建了江军昭忠祠和怀忠楼,把56位有功水军将领牌位摆在祠内,一并祭祀。

仰视庙宇,古朴斑驳的围墙彰显出其历史的积淀,风侵雨蚀过的忠臣庙字牌似历经沧桑的老人,深刻而昂然。遥想当年这里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如今湖上硝烟早已散去,湖山重新归于平寂,令人发历史之幽思。

五彩山,应天寺,忠臣庙,从汉代穿越到明代,又从明代回到了21世纪的现在,这次干越古风之旅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有些行色匆匆,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干越大地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让人回味无穷……(撰稿:卢新民)


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YxMDc2Mjky.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