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难以超越古人
(2022-07-22 10:36:15)持续的高温天终于歇息了下来。趁着休息日,去赴那场“盛事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
这次特展虽然是高清呈现,但无论是精品名作,还是名不经传甚至佚名画家,从“先秦汉唐”“两宋”到“元代”的12479件(套)作品,都美轮美奂地传递着中国艺术的博雅和精湛。沉浸在这百年甚至千年文化的饕餮盛宴里,有种食不厌精的欲望,但终究只能粗浅地浏览一番。
在观看此次特展之前,浙江美术馆的蔡荣老师在国画群里分享了他在杭州现场的讲解视频,让我这个“门外汉”粗略了解了其中的一些艺术瑰宝。
作为此次展览起承之作的《听琴图》,相传为北宋宋徽宗赵佶所作,呈现了松下抚琴赏曲的悠闲场景。而VR的情景体验,让我好像身临其境,进入宋代那种怡然自得的氛围中。赵佶作为一代君王,沉迷于艺术的殿堂,存世的艺术作品超越了他在疆土上的驰骋和飞越。他的“瘦金体”真如一个清俊、干练的男子,瘦得有力、儒雅,也飘逸,有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境界。
唐代的达官贵人真是奢侈。那些人物画中的女子如此雍荣华贵,而那些男子又如此气宇轩昂、气度不凡。《捣练图》的女子衣着华丽,神情自如。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服饰都是如此精美。正如蔡老师所说:那些衣服的描绘比人物本身更加细致,也更加费神。
十八岁在当今社会依然是懵懂的年纪,而十八岁的王希孟已创作出旷世名画《千里江山图》。连绵的群山冈峦、浩淼的江河湖水和亭台楼阁,在青绿和赭色中起伏跌宕,贯穿着气势恢宏又秀丽壮美的自然山水。王希孟的青绿隔了将近千年,依然明艳得如此惊心动魄,如同18岁的男孩永远那样光鲜亮丽。
“一座天籁阁,半部中国书画史。”此次“大系”天籁阁的藏品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而展出的项元汴《墨荷图》和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等作品,更可见项氏家族艺术成就的非凡。如今,天籁阁已开始复建,而作为一代收藏家项元汴的墓只寂寞地守候在嘉兴洪合镇,仍为大多数人所不知。
我第一次观赏“元四家”之一吴镇的作品,顿觉他的画精美、老炼。他的墨竹笔锋劲利沉着,竹姿情态生动,风情万种。而他的草书更是行云如水般,遒劲有力,不愧为一代大家。而吴镇作为毗邻我们的嘉善人,值得我们不断去欣赏其艺术魅力。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石窟佛龛,深深被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所吸引。每个人物的神情、体态都如此逼真,也如此精美。即使脸部已损坏的人体,其身躯也是丰盈而俊美。不得不敬佩古代的能工巧匠,雕刻出如此细腻、高超的艺术作品。由此也渴望到敦煌、云冈等地,实地观赏这些让人震憾的石窟艺术。
“大系”特展让我领略许多“国宝”级的传世作品,这些经过泱泱岁月洗涤存留的作品,都已是孤品、绝品。但不禁有些疑惑:当今社会高度发达,人类的智能和见识远远超越于古人,但无论当代还是现代,即使拍卖出天价的作品,似乎都无法达到古代那种艺术水准。也许正如蔡老师在解说中所说,现代人太注重功利性,而古代的书画艺术只是风雅之事。就像天籁阁珍藏的《中秋帖》《暑热帖》等作品,只不过是书家信手拈来的手札。而这些作品的高度,对于当今的书法家来说,又如何能够抵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