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韵塑匠心文化薪火映芳华——记东营市腾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霞

标签:
节庆 |
分类: 现代节庆 |

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这片黄河入海的土地上,一位女性以泥为墨,以印为笔,书写着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时代篇章。东营市腾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河澄泥陶印第四代传承人张金霞,自2015年创立企业以来,便肩负起守护非遗根脉、赋能乡村发展的双重使命。张金霞将澄澈的黄河泥化作承载文明的方印,将文化传媒的舞台拓展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在非遗活化与产业融合的征途上,留下了坚实且璀璨的足迹,公司旗下的尚乘美术馆,也成为点亮城市艺术星空的文化地标。


荣誉是奋斗的注脚,近年来,张金霞带领的腾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成绩斐然,黄河澄泥陶印于2021年10月列入河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6月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前100名,同年8月,尚乘美术馆及黄河澄泥陶印项目入选央视频道《创新之路》节目选题,2023年12月项目荣获东营市“巾帼双创示范项目”,2024年3月被授予“宣讲名家工作室”,其黄河澄泥印工坊同年被纳入东营市“文创春芽”计划工作室,并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6月公司荣获第七届东营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深掘黄河泥韵,激活非遗传承薪火
作为黄河澄泥陶印的第四代传承人,张金霞深知守护文化根脉的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张金霞以“黄河澄泥巾帼共富工坊”为阵地,开启了系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的探索,她集结30名妇女组成核心团队,从精选黄河原泥到严循古法工序,一丝不苟地复原着澄泥陶印的古朴典雅与原汁原味。泥土的特性、配方的精研、烧制工艺的探索,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匠心。
张金霞深谙“授人以渔”之道,倾力构建传承网络,先后建立2处“黄河澄泥陶印”传习所、2处妇女双创培训基地,创新采用“展示+教学+体验+销售”的沉浸式模式。900余期基层、社区、学校培训,1000余人次的技艺传授,30余期线上微课堂,如涓涓细流,将非遗种子播撒至更广阔的天地,累计培养传承人超千人。这份坚守,让黄河泥印从历史的尘封中苏醒,焕发出当代印章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收藏价值,成为传播黄河文化的有力载体。尚乘美术馆
融汇古今灵思,开拓文化价值新境
在张金霞眼中,传承的终极意义在于创新与焕新,敏锐洞察时代脉搏,积极推动黄河澄泥陶印融入现代生活与市场洪流。张金霞主导的研发团队将古老陶印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实用功能深度交融,精美的澄泥印摆件、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美感的文具饰品等文创产品系列应运而生,既保留了黄河文化的灵魂,又契合了当代审美与消费需求。300余万元的投资,完善了工坊的人工、运营与设备体系,张金霞以开阔的视野拥抱新业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使这些承载黄河基因的工艺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成功实现了非遗价值的市场转化。同时,张金霞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书画展的静态观览模式,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互动装置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让观众深度参与其中,增强艺术感知的维度与黏性。在文化教育领域,张金霞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在山东工业大学等高校设立研学基地,将非遗引入大学课堂,激发“00后”学子将创新思维注入传统工艺,更将目光投向启蒙教育,与幼儿园合作开发趣味化非遗课程,让澄泥印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芽。

肩承社会责任,编织巾帼共富图景
张金霞的身份不仅是一位文化企业家,更是一位心怀桑梓的社会担当者。作为河口区政协委员、志愿者总会副秘书长,张金霞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尤其关注乡村振兴与妇女赋能。张金霞创立的“黄河澄泥巾帼共富工坊”,不仅是一个非遗传承基地,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平台和致富引擎。通过系统培训与实践,张金霞成功为近600名留守妇女、陪读妈妈提供了在家门口实现价值的舞台,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获得稳定收入,实现了“守着娃、挣着钱、顾着家”的心愿。这份“授艺增收”的模式,被东营市妇女联合会先后授予“巾帼双创示范项目”(2023年)和“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工坊”(2024年),成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张金霞的公益情怀同样浸润于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公益广告制作,传递环保、文明、关爱等正能量,多次举办公益性个人展、群众展、成人展,打破艺术门槛,践行“艺术为民”,尚乘美术馆持续举办公益性文化沙龙、公众讲堂、名家书画讲座,面向社会开放艺术教育资源。其美术馆作为河口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学基地,承担着重要的青少年美育功能。这些行动,无不体现着张金霞“凝心聚力、回报社会”的赤子情怀与新时代女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黄河的泥沙在时光中沉积,张金霞的匠心在传承中闪耀。从一方小小的澄泥陶印起步,张金霞以文化为犁,深耕非遗沃土,以创新为帆,开拓产业蓝海,以责任为灯,照亮共富之路。在张金霞的掌舵下,腾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艺术与生活、赋能个体与乡村的文化枢纽。浸润着黄河泥韵的方寸之印,铭刻的不仅是古老的技艺,更是一个文化守护者与创新开拓者的时代印记。张金霞的故事证明,当文化的薪火被赤诚点燃,被智慧赋能,被责任照亮,便会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绘就一幅产业兴、文化盛、百姓富的动人图景,为黄河口畔增添一抹温暖的文化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