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测准不准
(2014-10-19 07:04:47)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上市公司 |
我个人的经验是机构预测很多时候是不能用的,你比如上市业绩增速趋缓,其实机构心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基本上不怎么下调业绩,最后导致这个数据是不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机构很少给出减持等投资策略,业绩调整就更加少了,只有等财报出来之后他们才会调整,所以很明显这时的数据就不准确。
还有一种情况是乐观预期,比如你投产之后能产生0.5元的每股收益,机构基本都算上去了,但是这个符合事实吗?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可能公司的产品没有卖的这么好,或者部分卖不出去,或者延迟了原先的销售计划,很多种情况都会产生,这时业绩偏差就产生了。最后低于预期或者超出预期都有可能。成长股进入成熟期之后就更加明显,由于机构的高估,导致了最后不达预期之后成长股的戴维斯双杀,今年的002236大华股份就非常明显,三季度业绩只有0-30%增长了,中期可是预增30-50%,你再去看看大智慧一致性预期,机构预测的业绩基本还是去年的1.45元左右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事实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是巨大的。
还有调研很少的上市公司,有时候两个机构的业绩预测相差非常大,也就是所谓的分歧。分歧当然是非常正常的,不过有时候机构也是固执的,就算是错了,他长期还是这么看好,说白了假如你不分析一下,最后被他忽悠的概率很大。总体整个市场来看,乐观预测的居多,其实企业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并不是这么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是政策,有时候是环境,有时候是资源,有时候是市场的竞争,所以总体还是保守一点预测较好。
我手上有一本德雷曼写的《逆向投资策略》,他用大量的数据证实机构预测的不靠谱。预测对整个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本身投资就是预期嘛,不过说实话错的居多。有时候还特别离谱,就好比在6000点的时候专家都预测10000点不是梦,结果最低跌到1664点,重重地打了这些人的耳光。但是人们会记住吗?显然不会记住,依然很多人追逐他们的观点,这次不准下次应该会准了,结果可想而知。这就好比一天到晚在谈见底的,除了真正在见底之前,他之前不知道错了多少次,这跟见顶同样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