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前后学生成绩对比分析报告
(2018-07-11 08:37:52)
标签:
教育微课文化 |
分类: 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 |
《“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前后学生成绩对比分析报告
2016年10月,洞河镇中心学校以校长张培志为首的几位数学教师申报了“安康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并于同年12月成功立项。
为使我们的研究有可比性,我们选定2012级、2013级、2015级学生作为我们的实验年级,我们准备一级选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2012级一班,2013级二班,2015级一班):新知识点使用微课视频(第一阶段用于课前,第二阶段用于课中,第三阶段用于课后,第四阶段综合使用)辅助教学;另一个班级作为对比研究班:使用教师们熟知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学校每月的月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对这三级各两班的学生成绩(2016年)进行了统计比对:2012级六次测试,实验班(一班)四次成绩较高,与二班比较而言:最高的一次与二班综合成绩(均分占总成绩30%,及格率占40%,优秀率占30%)相差3.94分;2013级六次测试中,实验班(二班)两次成绩高于对比班,最高一次比对比班高8.69分;2015级六次测试,实验班(一班)三次成绩高于对比班,最高一次高于对比班5.29分。从前期成绩我们看出这几个年级的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不相上下的。
一年多的“微课”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之后,我们再次对各级的两个班级的十次成绩进行了统计:
2012级统计了9次(2018年春季期末测试成绩未公布),其中实验班七次成绩高于对比班,最高的一次高于对比班12.02分,如下表所示:
考试次数 |
班级 |
参试人数 |
考试名称 |
总分 |
均分 |
及 格 |
优 秀 |
综合成绩 |
成绩较高班级 |
||
人数 |
及格率 |
人数 |
优秀率 |
||||||||
1 |
1 |
38 |
2016年秋季期末检测 |
2789.5 |
73.4 |
33 |
86.8% |
15 |
39.5% |
68.60 |
√ |
2 |
40 |
2644.5 |
66.1 |
27 |
67.5% |
13 |
32.5% |
56.58 |
|
低于对比班的两次成绩,从统计表中可看出:最高只比对比班低4.87分。
6 |
1 |
51 |
2017年秋季期中检测 |
3469.5 |
68.0 |
36 |
70.6% |
19 |
37.3% |
59.82 |
|
2 |
49 |
3466.0 |
70.7 |
39 |
79.6% |
19 |
38.8% |
64.69 |
√ |
||
7 |
1 |
51 |
2017年秋季期末检测 |
3728.0 |
73.1 |
43 |
84.3% |
22 |
43.1% |
68.60 |
|
2 |
49 |
3598.0 |
73.4 |
39 |
79.6% |
25 |
51.0% |
69.17 |
√ |
2013级10次测试,实验班的成绩次次都比对比班要高一些,最高一次高于对比班30.4分。下表:
5 |
1 |
41 |
2017年秋季第一次月考 |
2322.0 |
56.6 |
21 |
51.2% |
1 |
2.4% |
38.21 |
|
2 |
40 |
2948.0 |
73.7 |
36 |
90.0% |
14 |
35.0% |
68.61 |
√ |
这几次测试中,实验班比对比班成绩相差最低的一次,相差0.51分。如下表:
6 |
1 |
41 |
2017年秋季期中检测 |
2726.0 |
66.5 |
29 |
70.7% |
10 |
24.4% |
55.56 |
|
2 |
40 |
2709.5 |
67.7 |
29 |
72.5% |
9 |
22.5% |
56.07 |
√ |
2015级10次测试中,实验班只有两次测试成绩高于对比班,分别是2017年春季第一次月考,高0.86分;2017年秋季期末检测,高1.47分。
我们对以上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2012级教师没有变化,因此,实验班成绩高过对比班是正常范围内的提高;2013级因为更换了对比班教师(该教师年轻贪玩),因而实验班成绩高过对比班有一定的外力因素;2015级的两个班的教师一直是课题小组成员帅小梅老师,她自我分析:实验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效果好了,就赶紧抽点时间去给对比班利用微课进行了后期补救教学,致使最终成绩统计中,对比班成绩高过实验班了。
虽有外力因素导致研究中的成绩高低不等,但我们纵向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与研究前比较是有所提升的。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中是可行的。
洞河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