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中期报告
(2018-07-10 16:45:39)
标签:
教育微课文化 |
分类: 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 |
安康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GHKT2016112 |
课题名称 |
“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
负责人 |
闫传银 |
所在单位 |
紫阳县洞河镇中心学校 |
课 题 研 究 工 作 进 展
|
2016年,我校积极申报安康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为成功立项,我们从2016年9月开始对本课题进行前期准备,于2016年12月正式立项,我们认真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积极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目前课题的研究已进入深入研究阶段,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2016年12月课题正式启动。课题组专门召开了开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并于2016年12月15日,隆重举行了开题仪式,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步骤和人员分工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课题研究共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填写课题立项申请表,申请立项。 2、各成员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微课概念。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开题报告会。 (二)研究阶段(2017年1月——2018年9月) 1、学习微课设计、制作(2016年12月—2018年1月) 2、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前的实验研究(2017年2月——2017年4月) 3、微课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2017年5月—2017年6月) 4、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后的实验研究(2017年7月—2017年9月) 5、微课综合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2017年10月—2018年1月) 6、微课设计、制作完善,形成校本微课教学模式体系(2018年2月—2018年7月) 7、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 (三)申请结题阶段(2018年10月) 整理各阶段研究资料,撰写结题申请,申请结题。
三、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的实验研究活动,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组在前阶段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一)学会了利用“超级录屏”及“Camtasia Studio”软件制作简单的微课小视频。 (二)进行了微课用于数学学科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以及综合运用于教学各环节的试验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三)针对微课在学校的运用情况,设计了四份调查问卷:教师卷、家长卷、实验班学生卷、非实验班学生卷,我们从对于微课的认识、微课学习效果反馈、家长学生的满意程度、对于微课能否推广方面进行了分析。 四、实践成果
对于将微课适时、适量的用于课中,课题组成员持和之前相同的意见:微课视频教学更直观、更清晰,一目了然,教师教的轻松, 对于将微课用于复习阶段,课题组成员认为效果是最好的:再精致的课堂,毕竟只有四十分钟,理解、掌握程度会根据学生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积累、理解能力相关,即使能力再强,课堂上掌握的再牢固,也经不起时间的推移,从而遗忘所学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课堂延伸,需要及时复习,课后看看微课视频,激起对淡忘知识点的回顾理解,并能将课中没有真正理解的部分经过反复观看,真正掌握。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存在的问题:
解决思路: 一、加大微课制作学习、训练力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二、要求课题组所有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一定要在组内推广微课教学,并形成先进的微课教学经验,逐步推广到全校。积极动员所有教师积极学习微课制作,将微课用于教学之中。
|
||
后期研究内容 |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总结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体系。 3.做好研究过程的材料收集、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4.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