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2023-03-09 19:58:36)
标签:

杭州西湖

曲院风荷

杭州花圃

岳王庙、保俶塔

世界文化遗产

分类: 大城小景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因为住在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附近,所以第二天一大早继续游览西湖的左岸。来到杭州花圃入口处的巴洛克式广场,除了几个晨练的老人之外就别无其他人了,我在一片安静中走了进去,一头扎进了绿荫小道。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走到了一片水网密布的区域,莲叶飘在水面上,环卫工人正划着一叶小舟,打捞着水中的垃圾,那种柔缓的劲似乎应极了景。亭台楼阁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水面带来的倒影有着对称之美,充满着中式意趣,旁边则是这片园子的入口,上面写着“小隐园”三个字。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走进小隐园,里面同样绿荫遮天,这些围绕成一圈的木建筑禅意十足。小隐园始建于宋代,最初的名字是适安园,和南宋宫廷中的一位菊夫人有关,她能歌善舞,被称为“菊头部”,后来称疾隐退,被宦官陈源聘于适安园之中。到了宋孝宗的时候,适安园被重新纳入重华宫,改名为小隐园,现在是杭州观赏菊花的地方,这些古雅的建筑看起来应该是隐秘的茶室。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花圃中的步行道交错纵横,草坪中很多独栋小楼,原本我以为是度假的小别墅,但是走近一看,发现是存放工具小屋。在这片游客不太多的绿地之中,还隐藏了一家高档的素食餐厅,环境跟杭州这座城市的风格很是契合。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在杭州花圃中绕了一个大圈,走到南侧,进了一个盆景园,叫做掇景园,这里是浙派盆景的荟萃之地。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园中大多数是松柏和杂木类的精品盆景,还有些奇石散落其中,颇有些树石撷英的精魂,而一汪池水和草地的交融有让掇景园有着几分京都山水园林的景致,其中的镇园之宝是圆柏盆景“泰岱风骨”。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从杭州花圃中出来,再次穿过杨公堤,径直朝西湖边走去,那里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还没走到湖畔的时候,一些凉亭和素食餐馆散落在林中,绿油油的草坪和延伸在绿色中的小道,树荫蔽日,青草茵茵,杭州的城市环境确实能在中国的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一道长堤隔开了西里湖和岳湖,通过玉带桥和苏堤相连,曲院风荷便是在岳湖之中。早在南宋时期,宫廷就选择了在金沙涧注入西湖这个绝妙之地建造酿酒工坊“麦曲院”,用这里最上好的水制取佳酿。如今酒坊肯定是不在了,摇身一变成茶馆,赏着荷叶品茶同样不失古人的雅兴。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走过造型各异的桥,穿梭在这片依旧是亭台楼阁散落的曲院中,看着已经开始衰败的无穷莲叶,在微风吹起之时依旧能闻到阵阵荷香。据说曲院风荷中的荷花有很多品种,我自然是分不出的,只看见这些荷叶叠在一起,遍布在这一方湖面之上。南宋之后的曲院风荷逐渐湮废,直到康熙皇帝南巡私访再度兴盛,现在“曲院风荷”的题字石碑便是康熙皇帝留下的御笔。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苏堤走到尽头,来到北山街上,街对面的栖霞岭南麓坐落着岳王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也是1961年第一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门楼之后看到的是忠烈祠,这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中塑有一岳飞像,还我山河的壮烈弥散在大厅之中,穿过之后是已经被改辟为岳飞纪念馆的启忠祠,坐落在一月牙形的水池后面,是岳王庙中的最深处。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走在岳王庙中,桂树环绕,原本肃穆的气氛多少也被扑鼻而来的芬芳所缓和。来到了墓园,墓道两侧是明清时期留下的石像,和岳飞连在一起的多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他的墓后果然也是这四个字。两座圆形的墓分别是他和他的儿子岳云的,以石块围砌而成,墓前有墓阙,据说他们其实被暗葬在河南老家,这里只是衣冠冢。墓前下跪的铁人之中自然有罪人秦桧之像,被人千古唾弃,遗臭万年。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从岳王庙中出来之后前往了孤山,那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也是岛上的一座海拔并不高的山,整座岛并不大,却遍布着三十多处的名胜古迹,其中最出名的肯定要算是西泠印社了。这座花木茂盛的小岛早在唐宋时期就名扬四海,“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便是白居易笔下的孤山。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现在孤山上主要就是中山公园,那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的,原本是清朝时修建的行宫御花园,里面除了行宫的遗址,还有几座民国风格的老建筑,时间有限,在里面匆匆逛了一圈便走了出来。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连接孤山和岸边的这段长堤就是白堤,它是为了纪念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主持修建而命名的,它将西湖分成了内湖和外湖。在白堤的两侧分别有西湖十景中的两个,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不过眼前看到的只有繁盛之后的莲叶还铺展在湖面上,以及络绎不绝的游客。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西湖北岸的山叫做宝石山,山上有一座尖塔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就像是一根针刺向天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和雷峰塔一南一北镇守在西湖畔。从白堤走出来之后沿着北山街走,基本上任何一条朝北的岔路都可以通往宝石山上。登山之道煞是清幽,每次都能让人惊叹在杭州城中,高楼和山野能够切换得如此之快,似乎就在眨眼之间。稍微高一点的地方便能看到白堤和断桥的全貌,还会路过一些精致的小店。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保俶塔一说是和雷峰塔一样,同出自吴越最后一任国王之手,不过根据后来在塔基发现的造塔记残碑来看,这座石塔更可能是建于他的娘舅后周大臣吴延爽之手,初名“宝石塔”。如今看到的这座仿木结构阁楼式砖砌实心塔是在1933年的时候按照原样重新修建的,一共有八面七层,每一面均有一个实心窗,逐层收窄,顶部置覆钵、宝珠和仰钵,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原物。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宝石山的地质成分属于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纹岩,由于含铁量比较大,自成红褐色,在阳光照射下有着玛瑙和翡翠般的色泽,于是得了个“宝石流霞”的雅号,是新西湖十景之一。远眺完山水相融的杭州景致之后,我从另外一侧下山,这一侧的游客明显要多些,应该是官方的上山通道,而两天的西湖环湖之行最终便定格在了这幽幽的竹林之中。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去了一趟位于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从通往书院冷清的道路来看就知道它是一个鲜有游客的目的地。从仰圣门进入书院,曾经按照“左庙右学”分布的建筑群如今已经看不到,只有一组在2002年重建完毕的建筑分布在书院的中轴线上。作为明清时期杭州最大的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明朝中期书院盛极一时,明末衰败,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再度兴盛起来。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来到万松书院是因为曾经看到过一幅照片,红叶掩映下的书院很有意境,不过来到书院的时候显然离红叶季还早了一些,依旧是一片苍翠满山间。走过书院的讲堂明道堂之后便是大成殿,书院的主体建筑就算是走完了,从书院的介绍资料上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曾经还在这里同窗过。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大成殿之后便是上山的小路,我沿着台阶走了上去,沿途苍松和奇石相伴,偶尔会路过一两个视野开阔的地方,能看到远处的西湖。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最后放一张西湖近几年来的网红建筑汤屋,它坐落在满觉陇的茶山之上,是一座私宅,没有官方的名字,因为很像动画《千与千寻》中的建筑,引来无数人围观,后来被游客取名为汤屋。后来因为属于违章改建的建筑物并且无法拆除改建部分而被责令整改,收归国有。

【浙江】西湖的360°(北线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