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2023-03-02 18:17:39)
标签:

杭州西湖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塔

世界文化遗产

分类: 大城小景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虽然去过杭州很多次了,但是还一直没有机会绕着西湖走上一圈,这次终于在满城桂香的十月底,找了一个周末围着西湖走了一个圈,360°无死角地欣赏了一次西湖。虽然名声远扬,西湖总是不缺游客,但是稍微脱离主线一点点,便能避开人群,找到一个个小众的目的地,那是一片片城市山林中的净土。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西湖的游览通常是从西湖十景开始的,我是从位于西湖东南隅的古清波门走进了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一道古门瞬时隔开了都市的喧闹和西湖的静谧。走进这个曾经是南宋京城最大御花园的城市公园,满眼的绿色还在深秋不合时宜的昭示大自然对这座城市的垂爱,从绵绵的草坪到垂下的柳絮,再到造型独特的低矮植株,无一不是如此。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只见柳浪闻莺中的柳浪,不见黄莺飞舞鸣啼,可能是季节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它们不再愿与游客近距离接触而选择隐匿山林了。当然,走在这些垂下的青丝之间,看着西湖水荡漾在眼前,那些散落在绿荫之间的小楼,说不准就承接了某个历史典故,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从南门走出了柳浪闻莺公园,进入了学士公园,沿着长长的堤岸漫步,清晨时分的西湖上已有泛舟的人。湖的对岸有一高塔耸立在夕照山的山尖,相信要为西湖选一个地标,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座位于南岸的雷峰塔。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走到了雷峰塔景区的大门,作为西湖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游客自然要比其他地方多一些。知道雷峰塔,也许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鲁迅的那篇《论雷峰塔的倒掉》,当然还有白蛇传,现在看到的这座崭新的雷峰塔是200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走完楼梯之后便来到了雷峰塔的最底层,这里保留着老雷峰塔的塔基遗址。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雷峰塔最早是五代时期吴越最后一任国王钱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修建的,不过到了北宋时期就毁于了战乱。到了南宋时期,智友法师原址重建了一座5层的砖塔,民国时期倒塌的那座雷峰塔就是这座修建于南宋的砖塔,因为盗挖严重导致塔基损毁。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现在看到的雷峰塔大气并且现代化了很多,登上这座八角形的仿宋楼阁式塔,西湖的全景一下就在眼前铺展开来。西湖的东侧是杭州摩登的一面,高楼大厦的天际线整齐的填满了群山的缺口,吴山之巅上的城隍阁从东南方向俯视着西湖。正前方向广阔的西湖中延伸出了一个半岛,西子宾馆便坐落在那绝佳之处。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平静的西湖中还散落着两小一大的三个岛屿,最近的也是最大的那个岛是小瀛洲岛,轮廓呈田字形,著名的三潭印月就是在那里。苏堤从西湖的西侧贯穿过去,那条狭窄的水上通道向来是西湖上游客最多的一条路。眼前的景致像极了蓬莱仙境中的画面,难怪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杭州城的这汪西子湖水始终情有独钟。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从雷峰塔下来之后走到了西侧的夕照亭,那是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所在,不过在如今林木茂密的环境中,是很难看到雷峰塔沐浴在夕阳中那种“晚霞镀塔,佛光普照”的盛景。我穿过这片小山林,来到了苏堤的南侧,走过了映波桥,来到了西湖十景中的另外一处——花港观鱼。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走在苏堤之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座邻水而建的亭子,名曰寂照,不过那段横通的石桥却锁上了大门,只能花港观鱼的正门走进去。西湖西侧的花家山上有一清溪流下,在此处注入西湖,这里便称作了“花港”。南宋时期内侍卢允升又在这里修建别墅,叠石为山,凿地为池,栽花养鱼,称为“卢园”,也算是花港观鱼最早的雏形了。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走进花港观鱼的公园之中,金秋十月,金桂飘香,古鱼池中依旧是鲤鱼摇曳,不过稍微远一点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在苏堤的围绕下更显波平如镜,倒映出天上的朵朵白云,一副慵懒的悠然之像。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走过建在假山上的藏山阁之后拐入一个上面写着“自然居”的石门便进入了蒋庄,早期叫做“小万柳堂”,后在上世纪被爱国富商蒋国榜所购,是保存较好的一个私家庭院,位于面向小南湖的半岛一角,也就是寂照亭所在之处。庭院中亭台楼阁掩映在草木之中,就像是一个西湖深处的隐秘世界,隔开了苏堤另一侧在湖面泛舟的如织游人。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一路往西走,穿过草坪、峰回路转之间便由视野开阔的游道切换为幽深的林间小道,伴随着曲折的水道,形成了一片高低错落、跌宕有致的山水回廊,还有几分西溪湿地的绿色倩影。树影婆娑,葱茏的山色被借入园中,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湖波光影让人迷离其中。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从花港观鱼公园的西侧走出来便是杨公堤,这条网红的航拍之路绿荫遮天,丝毫不像是大城市中的道路。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穿过杨公堤之后的浴鹄湾更是西湖少为人知的秘境之一,这是一个环了半个乌龟潭的湖湾,让我一见钟情的便是霁虹桥,这个白墙灰瓦的大型廊桥,犹如卧龙横亘在平静的湖面之上,借景湖山,和对面的羡鹄亭相互点睛。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浴鹄湾中的子久草堂很容易错过,我本以为是一家私房菜之类的小馆,后来才知这是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结庐隐居之处,黄公望,字子久。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走出浴鹄湾来到西湖南侧的虎跑路上,沿着这条路一直到钱塘江畔,一座身形巨大的宝塔坐落在月轮峰上,那是1961年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六和塔文化公园。登山台阶开始的地方有一“六和听涛”的牌匾,我就是从那里开始参观六和塔的。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很快便走到了六和塔面前,塔身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级缩小。原本有个配套的塔院叫做开化寺,如今已无塔院,只剩古树和古塔相互掩映。早在吴越国时期,吴越王为了镇住钱塘江水,派智元禅师修建了这座宝塔,按照佛教“六和敬”之义取名六和塔。当然吴越时期的古迹肯定是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塔身是南宋时期修建的,元明清时期和近现代曾多次修缮。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六和塔从外观上看一共有十三层,但是里面其实只有七层,我从塔基的入口进入登塔,沿着内部盘旋的楼梯逐级而上。楼梯所在的回廊将塔一分为二,内侧是供奉佛像的塔心室,内墙上凿有壁龛,外侧是厚度超过4米的外墙,转角处的倚柱和塔角的木檐相连。登塔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颜色鲜艳的壁画和斗拱,壁画肯定是近年来绘制的,不知斗拱是否是年代久远的原物。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在六和塔的每一层,八角形的每一条边上都开有三扇木窗,低层的被茂密的金桂树所笼罩,金秋十月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高层的木窗则是远眺的好地方,听着塔檐翘角上的铁铃铃声,望着钱塘江在眼前流过,现代的钱塘江大桥横跨两岸,古老的中式建筑则散落在苍翠的群山之中,古老和现代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六和塔后面的小山上是一片规模不大的塔林,分布有碧云寺金刚宝座塔、观音寺白塔、海宝塔、小雁塔、九顶塔等等,从它们的名字来看,这里在历史上也许曾经有很多小型寺庙,只不过如今已经换了一幅模样。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从六和塔下来在路边等车的时候,太阳正在落去,天空中出现了类似于地震云一样的云彩,金光四射,都知道“雷峰夕照”,也许“六和夕照”同样很美。

【浙江】西湖的360°(南线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