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我所在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

(2017-12-13 23:01:03)
标签:

杂谈

​你好 暗物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ibaH0woQRjibBqF3TS7vEB8XfiaYbJz2krlwqwiaWwXib2uh0FibgQQYczV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你好关于我们身处的宇宙

你都了解多少

注意!

“想象”也会限制你的想象

构成日、月、星辰、生命

以及一切人类所认知的普通物质

只占宇宙的大约5%

前方高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tD27hXgRZvicw93IFuPM1pfhibXrcgthw6E6UCngdxj6vibYWFh31jXM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你感觉宇宙空荡荡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

宇宙的95%以上

是人类目前还难以弄清楚的

暗物质(26.8%)和暗能量(68.3%)

因此 暗物质和暗能量被视为笼罩在

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空的“两朵乌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NciadgAOP7q2MN7RyVzkPrH0MHNEaEEzXxTMI3n3IJl38icW5tTzcK7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何为暗物质?

称其为“宇宙幽灵”一点也不为过

它不发光 不发出电磁波

无法用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

但它无处不在

甚至每时每刻

都有无数暗物质粒子穿过你的身体

你却毫无感觉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fjfCwicnZt0JBQkjpSSkjreENicfFfppe78BT5Vea0l59fpEypicPJSb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天了噜!

既然如此

怎么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质

这时一位脾气古怪却有着敏锐洞察力的

瑞士天体物理学家登场了

他发现后发座星系团有些奇异之处:

其中的星系看似以引力作用相互束缚

但从它们很高的运动速度来看

星系团将不可避免地分崩离析

然而后发星系团并未瓦解

他推断——

后发星系团有大量不可见的神秘物质!

或许这一想法在20世纪30年代过于前卫

无人问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1NylOzUyhkm1PfyObC2giavSTr5CTtsD5l5TuAJnILhLZK5rfWjbvR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大约又过了40年

美国一位女性天文学家

观测漩涡星系时发现

距离星系中心很远的恒星

与靠近星系中心的恒星

旋转速度一样快

这意味着星系中包含了更多的物质

这些没有被直接看到

而只是通过引力效应表现出来的物质——

就是暗物质

再后来 一系列天文证据

逐渐让人们认识到暗物质确实存在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BCgSpjnOYuON5jbv9dfLFcW5bZu7c5iadbTpmSF0zaVkaR8Igq5icLK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尽管科学家尚不知暗物质究竟如何构成

但通过观测其如何影响普通物质

且模拟它的引力效应

还是有了一些认识 比如

暗物质很可能是某些奇异粒子

暗物质密度小 难以捕捉

暗物质应该来自于宇宙大爆炸

暗物质可能会在星系周围形成密度不均的“晕”

还有 暗物质对生命来说是绝不可少

假如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

星系将无法形成

那样的话

现在既没有太阳也没有地球

更没有你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MxlUIsMPAsC39j8GhlCUxyRfUoE8ThtyODofB87fw6g8VYibkycm7E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再来说说“悟空”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探测暗物质这么棘手“你咋不上天?”

两年前“悟空”深感责任重大

腾云驾雾开始了 “取经”之路

它以“火眼金睛”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

给地球上的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的消息

可按照3年的设计寿命

留给“悟空”的时间不多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W8Her2IQNNEjb8yP72mvTgap16bWw9zfOqfQcldyvBwweEzOeGjCG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EU20cFDAmWznydPnMMIvrkdLlNmGOLFpE5YLLZxUbRgShfibjjl3mU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有教授说

期待用一颗卫星找到暗物质

就像期待买一张彩票就中超级大奖

但愿我们的“悟空”运气足够好

如果没有好运

我们还有取之不竭的智慧和汗水

这个已经困扰了现代物理学界很久很久的难题

就交给有心把“揭开暗物质之谜”

当作毕生奋斗事业的你 好吗

内容/根据新华社新闻报道改编而成



《“悟空”与眼泪》

演讲者/ “悟空”号首席科学家 常进

(根据《开讲啦》节目整理)

“悟空”在寻找什么?

爱因斯坦讲,宇宙中最奇怪的是——宇宙居然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只弄清楚了宇宙的5%,其余的95%都是暗物质与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的27%。

全世界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去研究暗物质或暗能量,为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就是一百年前的“两朵乌云”导致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如果能够弄清楚现在的“两朵乌云”,肯定会导致基础物理学产生很大的突破,所以这是暗物质为什么热门的原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oSCloEj91EnWuT1jria20yqwqRYiaHdiclZvYVEecWBapZqJwvVXOs8V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是我的梦想,也是你的梦想。

2011年,中国科学院在国务院的委托下开始实施空间科学先导计划,由于前几年准备比较充分,暗物质卫星成为第一批被批准的。

我的体会是,机会终于来了。我坚信一个项目的成功,不光是要坚持,另外只有你准备好了,机会来了,你才能抓得住。如果准备不好,光有想法,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

卫星工程太复杂了,我必须把全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家都吸收到队伍里来。当时想到,回母校中国科技大学请我的老师“出山”。老师们当初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谈到国外获得诺贝尔奖的卫星机构,羡慕极了,那个时候他们就有一个梦想:要做自己的卫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wyiac2LUs6raRWibtgJ5GOoMl3ibgk2eonNib5iajrh9wHGmbKA68xeuVu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说,这是我的梦想,也是你的梦想,甚至是整个天文界的梦想。有的老师年纪大了,有的退休了,但是又从家里赶来加入我们的队伍,好多关键技术就是他们解决的。

“悟空”上天之后,我流了好多次眼泪。

第一次流泪,是看到伽马射线天图,基本证明我们二百多人四年的工作没有白费,探测器是能工作的。最大的担心,放下了。

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农村,父母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两万块钱,对“悟空”的投入相当于泰兴几万户农民的收入。父亲去世之前老担心我把“悟空”搞砸了,几万户农民一年就白干了。据他理解,出现这样的事——我肯定要被国家抓起来。所以干暗物质卫星的事,我一直小心翼翼、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Sc0ee9yK6icyUmOMsZVBcYrGW5UTAzDTm0l7eKDiaVURjic5zaujZYYs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第二次流泪是在韩国一个国际会议上,看到日本人科研成果的时候。因为暗物质探测属基础科学,基础科学有个特点,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和日本人的那个项目科学目标一样,我俩还是好朋友,我担心他在我前面出什么大成果。

结果呢?他的成果比我小。当时他的科研图示一出,我就流泪了。我想,中国人还去日本买马桶盖,但现在了解这个暗物质,不需要去日本了,到紫金山天文台就行了。

从卫星发展到现在已经六年了,压力很大,因为干航天一定要“吹毛求疵”,一定要“捕风捉影”。为什么?航天的责任太大了,一个焊点的失败可能会导致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卫星的失败。日本最先进的X射线卫星因为一个指令发错,就解体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q1PymRl9D46CUz1u7oHqsE4iab5u5uZj48byHwwHXCLI3gbEltKyJWiaXHoicjfpoC5gAr97YjT0es9PaLDZIzic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做暗物质卫星四年,每天确实如履薄冰。好多同事在这期间生病了,有的老师还开过大刀,住院治疗也是常有的事。最近一次流泪是几天前看到短消息,我们有个骨干不明原因被送到医院去了,当时就感觉这份工作真的太累了。

尽管我在这儿讲很风光,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团队的功劳。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任务要做,希望大家对我们表示宽容,让我们安静地待在实验室里把该干的事情干好。谢谢大家!


未标注的配图皆出自/视觉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