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你遇到不如意事之时,如何对待?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用她的喜剧性小说告诉你:笑吧!这种笑不是“一笑置之”,而是“不禁失笑”,恰恰表现了对内心那个是非善恶标准的秉持。
1817年的今天,简·奥斯汀去世。一起再次领悟她小说中的那些“可笑”与背后的“不可笑”。
有什么好?
——读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节选)
作者/杨绛
他的心思会像弦外之音,随处在作品里透露出来。
这个故事平淡无奇,没有令人回肠荡气、惊心摄魄的场面。可是我们不能单凭小说里的故事来评定这部小说。故事不过是小说里可以撮述的主要情节,故事不讲作者的心思。但作者不可能纯客观地反映现实,也不可能在作品里完全隐蔽自己。他的心思会像弦外之音,随处在作品里透露出来。
△电影《傲慢与偏见》剧照
她的笑不是针砭,不是鞭挞,也不是含泪同情,而是乖觉的领悟,有时竟是和读者相视目逆,会心微笑。
她挖苦的不是牧师、或乡绅太太、或贵妇人,不是人为的制度或陋习恶俗造成的荒谬,而是这样的几个笨人。她也不是只抓出几个笨蛋来示众取笑,聪明人并没有逃过她的讥诮。伊丽莎白那么七窍玲珑的姑娘,到故事末尾才自愧没有自知之明。达西那么性气高傲的人,惟恐招人笑话,一言一动力求恰当如分,可是他也是在故事末尾才觉悟到自己行为不当。奥斯汀对她所挖苦取笑的人物没有恨,没有怒,也不是鄙夷不屑。她设身处地,对他们充分了解,完全体谅。她的笑不是针砭,不是鞭挞,也不是含泪同情,而是乖觉的领悟,有时竟是和读者相视目逆,会心微笑。
△电影《傲慢与偏见》剧照
内心那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坚定不移,不肯权宜应变,受到外界现实的冲撞或磨擦,就会发出闪电般的笑。
从这类严肃认真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奥斯汀那副明辨是非、通达人情的头脑。奥斯汀对她所处的世界没有幻想,可是她宁愿面对实际,不喜欢小说里美化现实的假象。她生性开朗,富有幽默,看到世人的愚谬、世事的参差,不是感慨悲愤而哭,却是了解、容忍而笑。奥斯汀是凭理智来领会,把这个世界看做喜剧。
这样来领会世界,并不是把不顺眼、不如意的事一笑置之。笑不是调和;笑是不调和。内心那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坚定不移,不肯权宜应变,受到外界现实的冲撞或磨擦,就会发出闪电般的笑。奥斯汀不正面教训人,只用她智慧的聚光灯照出世间可笑的人、可笑的事,让聪明的读者自己去探索怎样才不可笑,怎样才是好的和明智的。梅瑞狄斯(编者注:乔治·梅瑞狄斯,英国19世纪作家)认为喜剧的笑该启人深思。奥斯汀激发的笑就是启人深思的笑。
《傲慢与偏见》里,简·奥斯汀这样“说”
“要是爱你爱得少些,
△来自波兰摄影师
Przemyslaw Kruk
“有心事应该等到单独
△来自波兰艺术家查丝汀娜·卡帕雅Justyna
Kopania
“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尽管字面上常常当作同义词用,
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
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
对我们自己的估价,
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
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素描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1775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国斯蒂文顿小镇,1817年7月18日去世。
简·奥斯汀一生共有六部主要作品。她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是《理智与情感》(1811年出版),《傲慢与偏见》(1813年出版)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加上她去世后出版的《诺桑觉寺》(1818年出版),都写于十八世纪的九十年代,为其早期创作的作品。而《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年出版)、《爱玛》(1815年出版)与《劝导》(1818年出版)则写于十九世纪,算是后期作品。
这六部作品,总共不过一百五十万字(中文),数量不算多。作品初出版时,销量也不算很大。可是奥斯汀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却随时间的过去而日益显得重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说,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
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的优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她的小说能长期吸引读者。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剧照
奥斯汀用独特和细腻的笔触创作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自己却终身未婚。1796年,20岁的奥斯汀对爱尔兰年轻律师勒弗罗伊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这段恋情没有让奥斯汀成为勒弗罗伊太太,却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
2013年,在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之际,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宣布,新版10英镑纸币将正式使用简·奥斯汀的头像,以此向这位誉满全球的女作家致敬。这张新版10英镑纸币将在2017年发行。
文/综合新华网、杨绛《“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