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听他的名字就感觉他与众不同,这就是取名的成功之外。有些人喜欢随俗,有人就喜欢与众不同。实在,在起名的问题上,照样与众不同的好,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起名字与众不同?一般来说,只要在用字上取其奇,就能到达与众不同的效果。
唐朝的文学家白行简,他的简字在姓名中的使用率是很低的。行简二字用在名字当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与众不同,而且笔画简单,不是什么冷僻字。
晋朝有个画家叫傅抱石,抱字在名字里可以说是太少了,这位画辽是善画石头,由于他一出来父母就让他抱着石头,实在抱用在名字里,抱什么都行,抱金、抱玉,都挺不错。
宋朝墨客江休复的名字也挺分外,休在名字中极少出现,常用的都是修字,用休字可谓大胆,休是休息的休,有歇了的意思,不太妙。可“休”与“复”用在一起就没有什么欠妥了,“复”有复兴的意思,有了复,还怕休吗?
清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他的史字中的叹字很有个性,他也许是特爱太息,而且太息的声音都不一般,是圣叹,使劲那么一叹。这么太息和他的职业太相称了,文学批评字是常太息的,而且文学批评家是敏感型的,在他们眼里值得太息的事特多,一点儿小事也能使他们感慨万端的。假如您的名字里也想用个叹字,那最好是前面加个限制的字,可别什么事都叹上一回。
孔子的弟子鞠语,他的“语”字也用得奇,一般单字的名字轻易重名,可他用“语”字,可以说很少有重名的。语是说的意思,他想说什么?这名字颇有点儿悬念。
春秋时齐国的医生黎弥,他的弥字在当代的名字里是少有的。弥当“满”和“遍”讲。用弥组成的词都是形容词,比如弥漫、弥天大谎等等。他的名字单字一个弥,是没有固定形容对的,大概是想给人以懵懵懂懂的感觉,即也到达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唐朝的史学家刘知几,他的名字中“几”字用得比较分外。“几”实际上是个未知数,不确切。这刘知几就有些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学问(转载自中国健康网http://www.69jk.cn,请保留此标记。),自己的知识有几多是个未知数,真是别出心裁。
民国时期的墨客刘半农,他的名字中“半”字可谓一绝。在有农字的名字里,有用“一农”的,有用“亦农”的,可没有用“半农”的,这位半农当初他的父母在给他取名的时候,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大概是他们不是纯正的农夫,只能算是半个农夫,所以才给孩子取个半农的名字。不过这名字好就亏得半字上了,这就是敢为人先。
民国时期的作家许地山,他的名字中用了个最泛泛的字“地”,却到达了不泛泛的效果。“地”字出而今名字中,从语音上来说是比较响亮的,也能和不少字搭配,形成有深刻内含的词,叫山的人不少,可叫地山的人可其实不多,这就是“地
”用得巧妙之外。
北魏的平南将军祉,他的祉字用得妙。祉的意思是幸福,可这个祉不像福、寿之类的字那么俗,可惜的是这个字有些偏,大概是由于它是书面语的原因。
南朝的文学家瘐肩吾,他的肩字用得也有奇妙之处。“肩”就是肩膀扛着我和我们。实际上这“肩吾”应该有引申意,由于肩每每用开形容肩负着什么,他肩负着什么呢?肩后面是吾,那应该隐含着肩负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这样看来他肩膀上的担子还真是不轻。
当代文学翻译家曹未风,他的名字奇在“未”字上,“未风”就是未来的风,这未来的风是什么样,当然是未知数,也是一种希望。
戏剧理论家陈瘦竹,他的“瘦”字无疑是个奇字,以竹为名是好名,但以瘦竹为名的太少见。瘦原来不是好事,瘦竹恐怕也不如壮竹好,那么这位戏剧理论家的名字为什么不叫壮竹而叫瘦竹呢,这大概是由于壮竹没有瘦竹奇。
当代墨客戴望舒,他的“望舒”二字是奇字,望可以明了为“希望”或“看”。“望舒”当然就可以诠释国“希望得到惬意”,但要把舒简单地诠释为什么,好像没有完全释其意。“舒”另有“展”的引申意,这“望舒”还含有企望发挥理想的意思。戴望舒三字,新奇而又不失美感,堪称姓名中的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