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和意蜂的对比

标签:
中蜂意蜂对比区别杂谈 |
分类: 真心良蜜—蜜蜂知识库 |
中蜂、意蜂相关博文:
一、中蜂与意蜂的主要区别:以中蜂和意蜂为例,在形态、蜂巢结构、群势、习性、行为、抗病性、抗逆性和生产性能方面的主要区别如表所示:
http://s12/middle/9e4740a3hc343b0d05e1b&690
http://s8/middle/9e4740a3x79ef925f7287&690
中蜂与意蜂的主要区别 |
|||
特征和特性 |
中华蜜蜂 |
意大利蜂 |
|
上唇基 |
具三角斑 |
无三角斑 |
|
后翅中脉 |
分叉 |
无分叉 |
|
大小 |
蜂王 |
13——16mm |
16——17mm |
工蜂 |
10——13mm |
12——13mm |
|
雄蜂 |
11——13mm |
14——16mm |
|
体色 |
蜂王 |
黑、枣红 |
桔黄至淡棕 |
工蜂 |
灰黄 |
淡黄 |
|
雄蜂 |
黑 |
金黄有黑斑 |
|
吻 |
4.5——5.6mm |
6.2——6.7mm |
|
肘脉指数 |
4.0(3.1~4.6) |
2.3(2.1~2.8) |
|
巢房大小 |
蜂王 |
Φ6.00-9.00mm |
Φ8.00-10.00mm |
工蜂 (对边距) |
4.81-4.97mm |
5.20-5.40mm |
|
雄蜂 (对边距) |
5.25-5.75mm |
6.25-7.00mm |
|
雄蜂房蜡盖 |
笠状,具孔凸出 |
盖平 |
|
群 势 |
1——2kg |
1——3.5kg |
|
蜂王产卵力 |
400——1000粒/日 |
800——1500粒/日 |
|
繁殖情况 |
能根据蜜源调节育虫 |
春季育虫早,蜂群发展平稳,夏季群势强 |
|
扇风行为 |
鼓风型(头朝外) |
抽气型(头朝内) |
|
采集情况 |
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南方的冬季蜜源,能采集浅花冠的蜜源 |
善于采集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 |
|
分蜂性 |
强 |
弱,易维持大群 |
|
耐寒性 |
群体一般,个体强 |
一般 |
|
饲料消耗 |
少 |
多 |
|
泌蜡造脾力 |
善咬毁旧脾, 爱造新脾 |
泌蜡力强, 造脾快 |
|
产浆能力 |
差 |
好 |
|
采集利用蜂胶 |
不采 |
较多 |
|
蜜房封盖 |
干型,白色 |
中间型 |
|
温驯情况
|
易螫,怕光,提脾时蜜蜂易出现慌乱 |
温和, |
|
工蜂产卵情况 |
失王后工蜂易产卵 |
失王后工蜂不易产卵 |
|
盗性 |
强 |
强,卫巢力强 |
|
清巢性 |
强 |
强 |
|
抗螨性 |
强 |
弱 |
|
抗巢虫性 |
弱 |
较强 |
|
二、中西蜂生态效应对比
2、中华蜜蜂的工蜂在气温7℃左右能正常运行采集活动,当在气温14℃以下时,中蜂群外出采集的工蜂平均超出意蜂3倍。安全采集气温中蜂为6.5℃,而意蜂却是11.0℃,中蜂工蜂采集气温比意蜂低3℃~5℃左右。如果西方蜜蜂取代中蜂,早春和晚秋在较低气温中开花的物种,如柃属。香薷属,菊科,十字花科等,其授粉作用受严重影响。
3、西方蜜蜂引进中国已有100多年,依然只有少量蜂群能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新疆北部的自然山林中生存,其他地区必须依靠人工饲养繁衍。由于无法像中蜂一样依靠零星、分散的蜜源留在当地繁殖,需追花夺蜜转地放养。因此,西方蜜蜂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中蜂的传粉作用,由于无法在野外生存,这种代替的生态作用也就丧失了。
4、在中国山林中,胡蜂种类众多。中蜂能够抵抗胡蜂的攻击,与胡蜂处于共存的平衡状态。而中国许多胡蜂种类对引进的西方蜜蜂品种造成毁灭性打击。在欧州,山区胡蜂种类少,多为小型胡蜂,与当地野生西方蜜蜂种群处于相互共存的平衡状态。西方蜜蜂引入中国后,不能抵抗中国胡蜂的攻击,因此无法代替中蜂成为新领地的野生种群,发挥其生态作用。 |
三、中蜂蜜和西蜂蜜的差别(某网友原创,供参考)
1、营养价值
2、口感
3、香气
4、存放
5、产量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