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人捂腰腹 儿童捂全身

(2013-03-05 22:41:55)
标签:

春捂

养生

春季

健康

春日阳光暖 还得捂着点
 科学新生活周刊 记者王亚楠
眼看着气温一天天回暖,北京的春天就这么来了吗?很多人都急切盼望春天的来临,希望赶快脱掉沉重的羽绒服、毛衣,换上轻薄的裙装和衬衫。专家告诫,春天阳光虽好,还得注意捂,衣服脱早了、脱快了,很多病就来了!
 
特邀专家 黄学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
 
春捂之年轻人 遭殃
漂亮女生半边脸突然“坍塌”
二十出头的丽丽长得很漂亮,大学刚毕业就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总经理秘书的工作。总经理常常出差,她也就跟着总经理全国各地跑。
一天,她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双手冻得通红,还没坐稳,同事就惊讶地发现:她的嘴歪了!左右脸也不对称,喝水时水会从口角流出来!
这可吓坏了丽丽,于是她马上跑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面瘫。经过医生的询问才得知,原来罪魁祸首竟然是“穿得少”!
原来,她整个冬天压根没穿过棉毛裤、棉毛衫,出门也很少围围巾。春节一过,更是急不可耐地换上靓丽的春装。加上最近经常出差,精神有点儿紧张,过度疲劳,这才中了面瘫的招儿。
春天气温多变,乍暖还寒之时,各种疾病进入高发期,面瘫也是其中一种。以前老年人得面瘫的比较多,但是近几年,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忽视保暖工作,再加上工作紧张,压力大,面瘫情况时有发生。
面瘫在医学上称为面部神经麻痹,表现为一侧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其中像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身体里,等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比如在情绪、天气等的刺激下就会突然发作,导致面部神经的炎症,引起面瘫。
而且有的时候即使没有病毒感染,面瘫也有可能发生。因为30%左右的面瘫是跟物理刺激有关系的,比如寒冷或吹风。所以,如果晚上睡觉时窗户开了一个小缝儿,或者坐车开着车窗,冷风就会不断吹着耳后的神经,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得面瘫。
 
春捂做到“上薄下厚”
中医认为,相对来讲,人体的上半部,即胸膈以上部分属阳;下半部,即胸膈以下部分属于阴。拥有心脏和肺的上半部比下半部阳气旺盛,更具有“活力”。于是人体下半部更容易受风寒侵袭,所以有“寒从脚下生”的说法,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衣着却相反,往往上面羽绒服、毛衣,下面只穿薄薄一条裤子,这是最容易患病的。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除此之外,北京的春天是多风的季节,为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面瘫等疾病,戴帽子、围围巾也是必要的措施。
 
春捂第一要捂腰腹
有人说春捂最重要的是“捂两头”,即照顾好“首足”两头。但专家认为,春捂首先该保护好腰腹,其次是两头,第三是后背。
因为阳气藏于肾,这是阳气最根本的来源,就像一棵大树,这里才是它的根。春捂最主要的是保护腰腹,特别反对女生穿超短裙、露脐装等。就连短身上衣、低腰牛仔裤也尽量少穿。选衣服的时候宁可薄一点,也要长一点。捂好了,才可以有效避免感冒、气管炎、肺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春捂之小孩多病
孩子“莫名其妙”反复感冒
我女儿3岁多,因为我和我老婆都要上班,就把她送到幼儿园去了。但自从上了幼儿园,我家孩子感冒、咳嗽基本没停过。总是治好了又感冒,然后再治,再感冒……三天两头儿跑医院,孩子痛苦,我们的工作也干不踏实。
她班上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我的同事,我也经常听到他们说,孩子经常反复感冒。后来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去幼儿园考察了一下。
一考察才恍然大悟,原来幼儿园教室的温度太低了。暖气不足,室温一般在17度左右。加上孩子们都活泼好动,让他们自己玩儿就能玩high了。一个老师照看所有的小孩也很吃力,就让他们自己玩儿自己的,所以小孩常常大汗淋漓,而需要擦汗的时候老师又不能帮忙,冷热交替难免会经常感冒了……
孩子是很特殊的群体,他们被中医认为是纯阳之体,但也是稚阳之体。孩子的生长发育快、细胞更新快、代谢快,产热量比大人多,但是脏器还没有成熟,跟大人比起来抵抗力还是很弱的,更得注意。因此,在春季也要注意小孩的保暖,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出汗的管理。
孩子的病基本上分为呼吸系统和肠胃系统的疾病,春天更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因为春天微生物逐渐多了起来,冷空气和微生物可能直接进入肺部,引发感冒、发烧、咳嗽等病。
 
春捂要注意一天的“四季”变化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每天都有一个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是秋天,半夜是冬天。专家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就要捂。此时早晚是比较凉的,应适当添加衣服,而中午是最热的,可以稍微减一件衣服。
孩子的身体十分稚嫩,肌肤感觉到冷都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加上寒冷的刺激可直接进入肺部,很容易转成肺炎,尤其值得父母注意。
 
春捂以捂到温暖但不出汗为宜
有人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其实并没有人天天带着温度计测实时的气温,而且不同人的体质也有所差别,对同一温度冷热的感受也不一样。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看出不出汗,如果人在平常的状态下都出汗,就是捂多了。
年龄小的孩子或婴幼儿,还不能准确表达自身冷热感受,父母在给孩子减除衣物时不能太快,先摸摸孩子的手脚是否温暖,判断是否应增加衣服。需注意的是,别给孩子捂得太多,因为婴幼儿需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而出汗后更容易着凉。可以伸手摸一摸他的颈后和背部,如果出汗了,说明穿衣多了。此时可以帮孩子脱件衣服,但也不要脱太多,因为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要及时擦干,其实最好应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脱去外衣。
 
春捂之老人基础病加重
老年人穿薄裤晨练冻坏屁股
65岁的老陈平时很注重锻炼身体,可最近却发现越锻炼身体越糟糕了。他每天一大早沿着小区门口的河边运动,但从去年冬天开始,突然觉得两臀部有一根筋总是扯着疼,连带着腰部和大腿根都不舒服。后来去医院做了检查,当时诊断他是坐骨神经痛。
从医院回来后根据医嘱,老陈按时吃药,睡硬板床,但依旧一天不差地锻炼。结果,从上周开始,他连上下楼梯都困难了。现在走路一瘸一拐,变成了更加严重的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原来,老陈为了锻炼方便,经常穿薄的晨练裤,锻炼完还喜欢在公园花坛边休息一会儿。花坛都是用冰冷的瓷砖砌成的,这种长期的冰冷导致了臀部的梨状肌受寒发炎,使梨状肌下面的坐骨神经受到压挤,引起腰腿痛和臀部痛等症状。
老年人的阳气衰弱,很多意想不到的病都能找上门儿,在春天更要注意春捂。
多数老年人都有基础病,比如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气温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很大,春天不保暖,突然受凉,血管收缩加剧,加上本身的血管韧性不好,容易造成血管的破裂,有可能引起急性的脑血管病。心脏也一样,寒冷的刺激容易引发心脏血管痉挛、收缩,突然缺血,能导致瞬间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春天也是老年人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春捂。衣服别少穿,也别忘了戴口罩、戴帽子。
 
春捂谨防捂过头
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穿衣上比别人整整晚了一个季节,对他们来说,春捂不是问题,捂过头才是问题。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捂过头的主要表现就是出汗多、自觉内心烦热,如果老年人犯懒,出了汗也不想换衣服。这时候人体的毛孔张开,风邪、寒邪很容易通过毛孔侵入人体,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的还会诱发中风、心梗等。
医生建议,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感觉穿衣服,即使春捂,到清明的时候也差不多可以结束了。另外,背心、马甲等护背的衣服非常合适,这样可以让不怕冷的胳膊提前享受阳光,怕冷的腰腹、背部等还能处于被保护的状态。
 
饮食加运动主动春捂
春捂的本质是“挡”,挡住风邪、寒邪的入侵,但终归也是被动的防御措施。要让身体强壮、阳气旺盛,还要主动出击。
春天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最该注意的就是不要吃太辣、太热性的食物,比如冬天非常钟爱的火锅、麻辣烫、热汤、羊肉等,这时就应该尽量少吃了,以防阳气过度发散。
同时也要运动,中医主张,以长寿为目的的运动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适度而为。不要经常大汗淋漓,选择缓解紧张、保持体力为主的运动,比如游泳、慢跑、瑜伽、武术、太极拳等都比较合适。
 
专家观点
顾护阳气需春捂
中国人有句老话——“春捂秋冻,百病难碰”,这句谚语来自传统的中医理论,说的是春暖时节不要因升温脱衣太多,宁可捂着点;秋凉时节也不要因降温加衣太多,宁可冻着点。所以要劝诫大家,即使再想为身体减负,春天也别急着脱衣服。
因为人体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春天是阳光逐渐充足、万物复苏的季节,虽然春天天气好转,但自然界的阳气未盛,阴气也未尽,人体也是如此。
阳气对人来说非常重要,阳气盛人才健康。冬季,人体的阳气多深藏在内部,春天后皮肤腠理的阳气才开始慢慢充实起来,但是还很柔弱,并不强盛,抵制邪气的能力没有那么强。我们要给它时间,给它呵护,才能让它达到充盛。
养生的智慧在于护阳,因为阳气是人体之 “大宝”。从内因而讲,而春捂的本质就是顾护阳气。尤其在阳气初升,万物复苏的春季,保护好一年阳气的发生对人体非常宝贵,如果没有保养好,对健康影响很大,甚至也会影响寿命。

更多精彩,请见  www.kxxsh.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