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习惯隐患健康洁癖家庭卫生 |
小习惯埋藏大隐患
科学新生活周刊 记者丁姗姗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习惯,甚至有些看似还很“洁癖”。可是你知道吗,有时正是这些不经意的举动,给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特邀专家 崔树起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全科医学系教授
如厕时看书玩游戏
相信不少人都有如厕时读书看报刷微博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霸占厕所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痴迷的游戏玩家甚至不惜坐在马桶上通关。尽管这样可以使如厕的时间不再枯燥,不过也无形中延长了排便的时间,很容易造成肛门充血,从而引发痔疮。此外,厕所里一般光线都比较昏暗,在里边看书,也极易对视力造成损害。
所以,奉劝大家,如厕时还是“一心一意”地迅速解决战斗为妙。
刷起牙来没完没了
刷牙这件事儿,有的人认为时间越长越好,好像只有刷够了时间,才能彻底的清洁口腔。其实,刷牙时,只要把牙齿表面的脏东西顺着齿缝清洁干净即可,过度刷牙很容易对牙龈造成损伤,而且对于刷牙来说,正确的姿势比刷牙的时间更加重要。
另外,在选择牙刷时,一定要选择柔软的毛刷,建议整个刷牙过程不要超过5分钟。
生活少不了漱口水
很多人都会在超市中购买各种牌子的漱口水,并将其作为日用必须品进行使用。其实,这也是不健康的做法。
如果口腔中出现炎症,适度的使用漱口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口腔内有有益有害两种寄生菌,它们的比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才是正常健康的口腔环境,一旦造成口腔中的菌群失调,则会导致口腔黏膜感觉麻木或其它病变。
洗澡时间毫无节制
冬天,很多人都喜欢用热水沐浴的方式进行暖身,时间方面也毫无节制,甚至认为热水冲泡的时间越久越好。可是你知道吗,洗澡过度也是有害健康的。
首先,皮肤上的脂肪酸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一旦流失或受到损害,就会造成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而且长时间在水温过高情况下洗浴,会引发局部血管扩张,容易发生头晕。在寒冷的冬天,大可不必天天洗澡,每周洗两次即可,而且在洗浴过程中一旦感到不舒服,应马上离开浴室休息。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洗澡时可以进行适度的按摩、揉搓,但狠搓皮肤会降低皮肤的抵抗力,破坏皮肤的保护层,容易引发皮肤感染。
水果烂了不舍得扔
水果长虫子,烂了一小块儿,将腐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接着吃,这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剩下的那部分水果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看似完好无损的表面,实际上,腐烂部分的微生物可能已经渗透进去了,而且水果一旦开始腐烂,里面的营养物质也大打折扣。所以,实在不必如此节约,倘若为了省下几块钱的水果闹了肚子,就着实不值得了。
蔬菜总是先切后洗
买完菜后,很多人习惯先择干净切好段儿,再统一进行清洗。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更好地对蔬菜进行消毒,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先切再泡的做法会造成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流失。
在此,专家建议,应先将枯萎腐坏的菜叶去除,然后进行清洗,最后再进行切块等加工工作。同时提醒大家,蔬菜放进冰箱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儿,有些年轻人为了图省事儿,习惯恨不得一下子买出一个礼拜的口粮,这也是不健康的做法。
用厨房抹布擦碗筷
抹布在很多家庭的厨房中都是必备之物,不过您知道这抹布里面滋生着多少细菌吗?据研究发现,每平方厘米的抹布上有各种细菌一万至一亿个。而且,我们大多数人在使用时很难做到细致消毒,在这里建议大家,厨房抹布最好每天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此外,刷完碗筷之后,很多老人习惯用擦碗布把餐具上的水擦干,好像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完成了洗碗工作。其实,这个做法很容易导致刚刚洗干净的餐具二次污染。
拿食物垫层餐巾纸
很多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为了避免手指或者桌面的细菌沾到食物上,都会垫上一层餐巾纸。殊不知,这样只是看上去会很卫生,其实是“雪上加霜”。因为,如今很多餐巾纸,尤其是一些街边小摊上提供的,都未经消毒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一旦让它们与食品进行亲密接触,上面的细菌很容易对食物造成污染。
同样的道理,一些看上去很“干净”的白纸,也不适宜用来包装食品。
前一篇:雪地靴惹车祸
后一篇:饭菜、零食、饮料样样含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