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活秋冬 得听“老话儿”

(2012-10-19 17:32:08)
标签:

春捂秋冻

冬吃萝卜

健康

养生

乐活秋冬 得听“老话儿”
 
科学新生活见习记者 程 璐
广大老百姓总结日常生活经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流传下来了很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老话儿”。但我们是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为此,本刊特邀中医专家为你详解其中的道理。
 
特邀专家 王 蕾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秋季吃果不吃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大量水果蔬菜上市供老百姓选择,那么为什么会有“秋季吃果不吃瓜”一说呢?专家解释道,所谓的“吃果不吃瓜”是指到了秋天就尽量不要再吃西瓜、甜瓜这类凉性比较大的瓜果,虽口感凉爽,但过多食用会导致脾胃受伤,引起反复腹泻。。
这个季节,我们应该多吃苹果、梨、枇杷等具有润燥生津功效的水果。另外,吃水果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专家建议我们最好在上午或者下午三点以前吃水果,晚上尽量不要吃,因为上午的时候人的阳气比较旺,能够更好地消化运行水果中的营养。晚上人们的活动量减少了,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不易被消耗分解,会给人的身体带来更多负担。
另外,香蕉、樱桃、草莓、山竹、猕猴桃、橙子、桃子还有葡萄也都是适合秋季食用的,选择这些水果既饱了口福又健康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中医重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也就是说,春夏季人之阳气趋于体表,导致体表畏热多汗,同时体内肠胃多寒,易现胃脘痞满、消化不良;秋冬季则人体阳气易趋里,渐至体表凛寒少汗而体内肠胃积热,易现纳盛消谷、大便秘结,形成外寒而内热之状。《本草纲目》中说萝卜有“下气、去邪热”的功效,正好能化解内热,把体内积攒的燥气行顺,以免生热病。其实不论冬天还是秋天,萝卜都是个宝,“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就恰当地比喻了萝卜在秋季饮食中的地位。萝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白萝卜可以补气和顺气,红萝卜补心、活血养血,青萝卜有清热舒肝的功效,而水萝卜的利尿效果特别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选择适合的种类。但是,对于本身体虚、气血不足的人,吃萝卜就要适量了。
专家特别提醒说,姜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可以中和人们过于寒凉的饮食习惯,缓解对脾胃的伤害,但是秋季并不是一个适合吃姜的季节。在干燥的秋天,人们食用姜会伤津助火,尤其是晚上吃姜会导致阴阳调和不畅,影响休息。因此在秋天,如非必要,大家还是尽量避免吃姜比较好。
 
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要多穿点衣裳,热点儿也不怕,而到了秋天,不要急着换上厚衣服,冻着点没关系。难道,在这秋风四起的时候,我们真的宁可冻着也不该添衣加裤吗?
其实,夏末秋初之时自然万物仍积蓄着夏日的能量,所以初秋时节气候以温燥为主,此时穿得过多易加重燥邪,损伤肺脏、消耗津液。尤其是小孩子,本属纯阳之体,运动量也大,若在初秋时候穿戴太厚重更易上火生病,且燥气不易根除。所以初秋的时候,在身体可以耐受的条件下尽量少穿一点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然而到了深秋,凉燥盛行,此时若不适当调整穿着,极易引发感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干等。
专家特别提醒抵抗力差的人群、患有心脑血管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过敏性鼻炎等的病人,一定要注意秋季天气温差大、干燥的特点,提前做好应对不同天气的准备,以免病情加重。
 
先补重阳,后补霜降 
今年的重阳和霜降正巧赶到了同一天,专家说,这两个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对于秋季进补来说并不重要,主要是说这段时间是滋补身体的重要时期。一年四季对应人体内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贵在养元保精,以储备足够的营养和元气抵抗冬日的严寒和消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在饮食上很少“亏嘴”,所以并不需要吃太多特殊的食材,只要注意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多选择时令果蔬,避免刺激性大的食物,口味尽量清淡,就可以很好地平衡身体需求。
另外,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的滋补同样重要,进入秋季以后就要减少剧烈运动,过量出汗会消耗身体元气,同时做到早睡晚起,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养出精气神。这样的作息习惯最好从秋天开始一直坚持到冬天,不是还有句话叫做“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吗?冬季要藏精,过量运动、熬夜都是对精气的消耗,所以秋冬季节我们一定要吃好睡好,来年才能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锻炼身受伤
很多人坚持晨练,这是很好的养生方式,但是专家特别提醒大家冬季晨练一定要选好时间。冬天天气寒冷,晨起气温最低,这时外出锻炼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都是很大挑战,不少老人就是由于不耐受严寒,诱发心绞痛、脑梗塞、高血压危象这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如果在锻炼的时候选错了时间和方式,岂不是适得其反吗?
冬季晨练一定要等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进行,也就是中医强调的冬季锻炼“必待日光”,时间太早气温自然很低,冷空气侵袭会使人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等疾病。由于身体刚从睡眠中苏醒,很多器官也处于休息状态,若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开始运动,会加大心脏供血压力,有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冬季最好在9点以后再出门锻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雾天气时最好不要出门,因为雾中有大量尘埃和病菌等有害物质,在雾中运动时会被大量吸入体内,引发疾病。尤其是北京的空气质量比较差,PM2.5严重超标,这些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中,无法被身体排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后,呼吸系统会受到刺激,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或加重病情。
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雾霾天气中活动时,最好也佩戴防护口罩,回家后注意清洁手、口、鼻等重要部位。空气中的污染很难被人察觉,更难防护,面对现在恶劣的空气状况,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一些针对肺功能的检查。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
老人们都知道,冬天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只要脚暖了全身都不会感觉太冷,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专家告诉我们,冬季对应着人体脏腑的肾脏,是护养精气的好时节。而且三阴交、太冲穴以及肾经上著名的涌泉穴、太溪穴都聚集在足部,一旦受凉会循着经络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或将寒凉积于体内留下隐患。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下肢的保暖,经常按揉这些穴位,晚上多用热水泡脚,起到活血保健的作用。除了足部不能受凉,专家还指出我们的胃腹部、颈部同样要注意保暖,因为膀胱经的穴位多处于颈部,胃腹部又是人体的中枢区域,将这三个部位保护好就不容易在寒冷的冬天受疾病困扰了。
“冬令核桃春日枣”的说法与足部保暖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核桃具有补肾纳气的功效,也是通过对肾脏的保养以到达强身健体的效果。
 更多健康养生话题,请关注 www.kxxsh.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