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上)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物教学设计论文 |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设计(上)
——细胞增殖第一课时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科学A班 彭绚娴1050801016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本节地位和重难点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1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第一节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这整个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从类型上分,“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一个模拟型探究实验,通过引用类似模型解释比较抽象的原理,这也让学生了解引入数学方法有助于生物研究;从内容上来看,这个实验属于部分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相关问题教材已经给出,探究的步骤教材也已经制定好,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学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性实验比较简单,既方便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演示,也适合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本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通过本实验,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此外,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教学在教学过程应当予以重视。
1.2实验创新
在该实验中,教材采用以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以NaOH 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利用酚酞遇NaOH 溶液变紫红色的原理来完成实验。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紫红色的过程, 了解NaOH 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 再通过测量NaOH 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 获得相应数据,测定不同体积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辅助理解“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生长”。但由于考虑到NaOH 溶液为强碱性,具有腐蚀性,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也考虑到制作带有酚酞的琼脂块较为繁琐。故采用另外的实验材料:以红墨水代替NaOH 溶液;以豆腐块(选择较硬的)代替带有酚酞的琼脂块,这两种材料在生活中常见、随手可得且安全性具有保证。
1.3 学情分析
1.3.1 知识基础
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已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有丝分裂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本学期也学习过“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理解物质运输的方式。
1.3.2 能力基础
此次实验为模拟探究型实验——选用教具模拟细胞进行物质运输,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此之前,学生对探究型实验已有所接触,对探究型实验一般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
1.3.3 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型实验,大部分同学对此都有非常大的热情,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出结果;少部分同学,习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缺乏探究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这部分同学的实验参与度。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①
②
③
2.2 能力目标
①
②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②
③
④
3
教学策略
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在课程编排中安排探究性实验活动,旨在倡导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周密的体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课上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上的结论,而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际,我以下的教学策略。
3.1
教法
情境导入法、设疑引导法
3.2
学法
合作探究法、模型构建法、数据分析法、
4 教学资源
视频《小壁虎借尾巴》、ppt课件;红墨水、较硬的豆腐块、小刀、大烧杯、吸水纸、课外读物《大象的时间 老鼠的时间》、刻度尺
5
课型课时
6 教学思路
http://s11/mw690/9e40e9ff4d388893d63d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