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假设类”命题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命题:
A.假如初中生活可以重来
B.倘若有一天我当了班主任
C.如果我不幸成为盲人
D.要是有一天我成为国家元首
E.
......
这些题目,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是对过去的既成事实进行否定,提出一种全新的假设,让我们去思考:如果一切都能“重新来过”,我们将怎样做得更好(重在反思)。
二是对未来进行一种虚拟的展望,设定某种情况出现,
让我们立足假想的现实,做好人生规划:如果将来就是这样,我应该如何做(重在打算)。
我们把这种命题作文,称为 “假设类”命题作文。
面对这种命题,很多同学束手无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我始终强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难题,都不要慌张,只要我们能深入研究那些同类的成功案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一.读张丽钧的《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探寻第一种写作方法
(一)原文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1)这是我给高三年级学生出的一个作文题。
(2)
面对这个命题,许多学生茫然地瞪大了眼睛:“怎么会呢?”我说,当然,这一天的到来可能还十分遥远,现在让你们这些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来思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的确有点残酷,但我想你们不要回避它,认真地思索它,你们会更加热爱生活,理解生命......
(3)作文交上来了,我看到了那么多发自内心的动人独白。
(4)女生陈说:“18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一定要趁着灿烂的阳光还照耀着我的脸时,对我的母亲说:妈妈,感谢你给了我一次生命,感谢你18年来供给我可口的饮食、美丽的衣服以及丰沛的情感!”
(5)男生李说:“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将像《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那样用心记取先生的每一句教诲,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苦役。”
(6)男生吴说:“我会鼓足勇气向所有受到我伤害的人道歉,对他们说请原谅我的过错,相信我不是有意的。做完了这一切,我将回到故乡的山林里,向鸟儿们投食,并向它们忏悔:原谅我小时候掏走了那么多鸟蛋,杀死了那么多小鸟,如果在我去的那个世界里也有像你们这样羽翼翩翩的可爱精灵,我将爱它们如同兄弟。”
(7)女生杨说:“我会走上大街向每一个过往的人行注目礼,我要永远记得红尘中凡俗人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我要告诉所有的人好好活着,别抱怨,别气馁,永远别忘了,我——一个即将辞世的人——羡慕你们!”
(8)男生徐说:“我会用自己所有的钱给关爱了我10余年却一直被我唤作阿姨的继母买件礼物,当然,我还要响亮地叫她一声妈妈。”
(9)我被“假如”后面这些涌动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
(10)我想,我们的一生可能会有那么多遗憾:疏忽了爱的表白,遗忘了情的倾诉,对亲友的轻慢,对生活的懈怠,心灵的麻木,情感的冷漠,虚荣狂妄,蝇营狗苟......这一切,全都是在那“最后一天”无情抽打我们灵肉的皮鞭啊!伟大与卑微的生命都将转瞬即逝,“来不及”该是世界上最让人伤感的词语了吧?人生可数,从出生到撒手人寰,最多不过三万个日夜。
(11)“草木一秋”、“飞火流萤”、“匆匆过客”,生命如此轻飘,如果你不以真诚和努力充实每一个日子,你的生命怎能不留下遗憾?
(12)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想想!
(二)宏观写作思路分析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作者将假设内容植入——具体的现实的行为之中。
老师为学生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就是——假设命题。这种植入式构思方法非常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把虚拟的内容,以嫁接的方式,直接转化为具体的现实生活,让
我们找到了写作的抓手,轻松落笔。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个虚拟命题还可植入哪种现实行为当中呢?
A.周末,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围绕的话题就是:假如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B.办一期黑板报,主题是:假如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C.自己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爸爸严肃地找我谈话,
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假如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想怎样度过?
D.晚上做噩梦,被黑白无常捉到阎王殿,明确告诉我让我回来安排后事,我的生命
只剩下唯一的一天,梦中醒来,久久难以入睡,我开始思考一个沉重的话题:假
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将如何度过?
.......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写不同人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打算。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也是全文详写部分。
必须注意的是:不同人对这个话题的态度和打算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一一都写进
来,写作时要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典型内容来写——既不能角度单一,内容单薄;又
不能面面俱到,一一实录。
张丽钧老师的这篇文章,就犯了这个写作大忌:
第四自然段,写女生陈,写作角度是针对亲情;
第五自然段,写男生李,写作角度是针对学业;
第六自然段,写男生吴,写作角度是针对爱心——对他人和动物的爱心,或者说针
对和谐——与人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和谐。
第七自然段,写女生杨,写作角度是针对人类(红尘中所有的人)
第八自然段,写男生徐,写作角度是针对亲情。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八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写作角度是完全相同
的,如果非要说不同,就是前者写作对象是亲妈,后者是继母。显然把男生徐放在
最后是不合适的。那么怎么办呢?解决方法:要么第八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并列
写,要么砍掉不写。
另外,这五个自然段针对的角度,有大有小,写作时一定要先小后大——先
个人,后团体,再国家,最后是全人类,否则,不排序——会导致层次混乱;大
小倒置——会让读者感到虎头蛇尾。
然而,这一部分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经验是:不断变换角度,并列书写不同人
物,对假设性命题认知来完成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
如果单一从自我的角度来写,往往素材短缺,内容单薄,缺乏个性,覆盖面
狭窄。人物变换,角度变换,则取材范围加宽,内容丰富,摇曳多姿。
第三部分:写上面这些人的认知带给作者的感悟。
这部分感悟,要从上面不同人物的认知和打算中来,不能无中生有——无中生
有的内容如无源之水。同时书写感悟的具体内容,顺序要与主体部分的书写顺
序,一一对应,否则会造成层次混乱,给读者“驴唇对马齿”的感觉。
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最大,既有无中生有问题,又有顺序零乱问
题。在此,我们不妨对张老师的文章做如下修改:
我们的一生总会有那么多遗憾:尽情地享受着亲情的阳光,却疏于感恩与回
报;恣肆地挥霍着大好的青春,却忘记了奋斗与使命;悠闲地吮吸着和谐的温暖,
却总是无意识的伤害着他人,伤害着那些友好的生灵;轻慢地消耗着生命的姹紫嫣
红,却始终怨天尤人,对生命,对人类,对世界毫无敬畏之心......然而,当最后一
天真的来临,这一切都将成为长长的皮鞭,拷问我们曾经无知的灵魂。而那一刻,
无论伟大还是卑微的生命都将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一切都再也来不及的哀叹!
(第三、第九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这里不再赘述)
(三)经验和结论
通过对张丽钧老师的文章《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的研究分析,我们掌握了假设
性命题的第一种写方法:
全文写作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将假设性命题植入具体现实生活,落笔。
第二部分:变换写作对象,从不同角度,刻画不同人物对这个假设命题的认知(材料要
典型,语言要优美、情感要真挚。)
第三部分:总结上文,对应书写作者由此产生的感受。
中间插入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确保文章结构严谨。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