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考语文阅读作文辅导
中考语文阅读作文辅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41
  • 关注人气:3,7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简单感受在写作表达中的运用

(2012-05-28 10:45:20)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讲堂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简单感受在写作表达中的运用

第二章    感受世界

 

第二讲    简单感受在写作表达中的运用

 

 

一个人或物体,无论是动态的,静态的,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总会收集到关于这个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结构、气味、味道、长短、体积等大量的外在状态(具体特征)。其中每个特征又总会直接生成某种抽象的感受。在写作时,将事物有型的特征和无形的感受结合起来描绘、描述事物,能够产生形神兼备,细腻生动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这些简单的感受,才能真正达成这种效果呢?

 

一、简单感受在语言表达中的具体呈现形式

 

(一)以“某方面+形容词”的形式出现。在表达时,既可以以句子形式独立成句,也可以作修饰性短语存在。例如:历史悠久、结构坚固、造型美观、技术精湛等等。

(二)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其实就是第一种形式的省略形式,去掉了“某方面”就转化成这种形式。例如:(色彩)艳丽、(体积)庞大、(形体)高大、(幅员)辽阔、(味道)苦涩、(表面)粗糙、(质地)柔软等等。

(三)隐形存在。从字面上无法直接看到这种感受,但隐藏在动作当中。例如:奔——隐藏了“速度快”、“内心焦急”等感受;花一朵挤着一朵中的“挤”——隐藏了“密度大”、“花势繁盛”等感受。

  

 二、简单感受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方法

 

(一)以句子形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这种使用方法,仅仅限于第一种形式——“某方面+怎么样”。例如:赵州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历史悠久,造型独特,结构坚固。又如:门前的校园开满了鲜花。色彩斑斓,种类繁多,姿态各异。

  

(二)跟在描绘事物的后面,做谓语成分,直接对事物进行描述

第一种形式、第二种形式都可以运用。

例如:运用第一种形式——鲜花造型千姿百态,小草色彩青翠欲滴,泥土质地松软细腻。也可以省略,转化成第二种形式——鲜花千姿百态,小草青翠欲滴,泥土松软细腻

  

(三)放在名词前面,做修饰语

这种用法,修饰名词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可以使用。

    1.放在名词的前面,做定语,单独修饰某个具体事物。每个事物只用一种感受加以修饰。例如:运用第一种形式修饰名词——造型千姿百态的鲜花,色彩青翠欲滴的小草,质地松软细腻的泥土。运用第二种形式修饰名词——千姿百态的鲜花,青翠欲滴的小草,松软细腻的泥土。

2.放在名词前面,做定语,并列修饰某个具体事物。每个事物运用多种感受加以修饰。例如:设计独具匠心、风格迥然不同的假山,外观恢宏壮丽、历史悠久厚重的亭台,表面开阔舒展、水质清澈见底的池沼,构成了园林独特的景观。也可以转化为第二种形式:独具匠心、迥然不同的假山,恢宏壮丽、悠久厚重的亭台,开阔舒展、清澈见底的池沼,构成了园林独特的景观。这种表达形式,名词前的修饰语来自不同的感受角度,可以多元化表现事物。但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位置的修饰不能过多,否者,就会有一只手带着10个钻戒的感觉。要把握好修饰的尺度,切忌“过犹不及”。那么我们要借助多个角度产生的感受来表现事物,并列修饰过多的问题怎样解决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采用“谓语转化”形式来成——就是把名词前的修饰语,转化为名词后的谓语,以句子的形式来表达。例如:一枝艳丽、芳香、典雅、高贵、罕见的鲜花,“鲜花”前面的修饰过多,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前二”、“后三”数量递进的非配方法,将后面三个词移到后面,稍微添加个别词语,保证表达顺畅,而把这个偏正短语转化成一个句子来表达,这样不但化解了集中修饰的臃肿感,同时也保证要表达的内容一点也不少,同时句子变得结构平衡——即——一枝艳丽、芳香的鲜花,显得那样典雅、高贵、稀有。

  

(四)放在动词前面,修饰动词

一般只限于第二中形式,但由于语境的变化,这里的形容词已经转化为副词而已,但不影响表达。例如:慢慢地走、沉重地迈步、忧伤地说。虽然这种表达转化成第一种形式,语义也通顺,但语感别扭,常常被人舍弃。如采用第一种表达形式,语感的别扭程度,一读就可以感受出来:速度很慢地走着、步履沉重的迈步、表情忧伤地说。只有个别时候语感还可以,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酌情使用。

  

(五)放在动词后面,做补语,修饰前面的动词

这种用法第一种形式、第二种形式都可以。但常常以“动词+得+感受”的固定形式来表达。例如:采用第一种表达形式——他走得速度奇快、小猫跑得神色慌张、小选手表演得神情镇定自若等。还可以转化为第二种形式——他走得奇快、小猫跑得慌慌张张、小选手表演得镇定自若。

 

(六)运用炼字法,精选动词,将感觉隐藏于动词之中

这是一种较高的表现手法,用好了,会使我们的表达语言简练而内含丰富,表达效果更富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性。例如,朱自清写《春》的时候,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将无形感受表现于动词的巧妙选择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这种动态,表现了小草成长速度缓慢、出土声音无声无息的独特感受,一个“钻”字,同步呈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出土韧劲十足、活力无限的感受,并从侧面表现了泥土带给人的质地坚硬的感受。这种表达非常传神,我们要努力追求这种表达境界。

 

(七)还可以将各种形式综合运用

例如:朋友送来的鲜花,色彩鲜艳,气味芳香。柔软细腻的花瓣、小巧玲珑的花托、光滑细瘦的花柄恣肆地演绎着南国特有的婉约之美,充盈着北疆独具的诚挚和奔放。“色彩鲜艳,气味芳香”是第一种呈现形式,独立成句;“柔软细腻的花瓣、小巧玲珑的花托、光滑细瘦的花柄”,感觉以形容词的形式单独存在,和后面具体的物——花瓣、花托、花蕾构成偏正短语,作为修饰成分出现;“恣肆”修饰“演绎”,表达“行为恣肆”或者”行为放纵”的感受;“演绎”、“充盈”两个动词,分别隐藏着“婉约呈现方式多样”、“情感饱满真切”的感受。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带来的表达效果更好。

  

这一讲的核心,是让大家在学会简单感受的基础上,将我们的感受同具体表达结合起来。打个形象的比方,上一讲——是制造工具,这一讲——是学会使用工具。只有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写作实践中灵活使用工具,才能发挥先进工具的作用,才能把事物、物态和感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完成形神合一的生动表达。大家在运用我们获得的简单感受进行表达的时候,要掌握感受的三种呈现形式和具体使用方法,并根据语境和语感表达需要灵活选择、相互转化,在反复练习中转化成表达能力,这样,我们的文字再现,才会摇曳多姿,逐步衍生艺术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