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评论】从“骂人”的学问,看方韩之争。。。
(2012-03-06 20:25:19)
标签:
韩寒六盘水方舟子杂谈 |
分类: 实话实说 |
【六盘水评论】从“骂人”的学问,看方韩之争。。。
经常在网络上行走的网友,似乎对论坛上板砖乱飞的现象司空见惯的,前提是不可带标点符号,否则,有理也明吃三分亏!在生活中,有一句话是;你嘴巴肮脏,我的手就不客气!一个正反手的大巴掌过去,于是开打……。结果,警察到场第一句话便问,谁先动的手?结果便是,他先骂我娘,我才动手教训云云……。骂人先“问候”对方父母,显然是失道寡助!
“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这话从一个青年作家的嘴巴里吐出来,这个叉,咱们却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假如韩寒是象孙悟空石头里崩出来的出身,我们倒可以理解为“未知数”!显而易见,韩寒不是这一层的意思。假定我们顺着韩寒的思维,换成“文坛是个马桶”,韩寒不也是在马桶里边捣大粪吗……??而对于韩寒的开骂,却得到了韩粉和某些专家学者异口同声地称许和叫好,仿佛他们也和孙悟空一样的出身……。所以,他们用赞美的声音,一手把韩寒扶上了网络批评家的“神坛”。
诚然,当韩寒成为网络批评家时,所向披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当面临方舟子等人的质疑声音时,韩寒便是一个跟头云,却从“神坛”之上,跌了下来。从网络批评家到被批评家,仅仅是一步之遥。韩寒却交出一份——狼狈不堪,疲于奔命,万般无奈,穷途末路之下,只能把一纸诉状将方舟子告上法院,索赔十万元名誉损失费。还美之名曰:“我知道诉讼这样的行为不够洒脱”,真不知道韩寒是否还记得“羞耻”二字呢?!
上海华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的采访时说:“由此看来,韩寒还太年轻,他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指控,又很把自己当回事。但从另一方面说,韩寒还是个认真的老实人,他失去了智慧,但也没有学会王朔式的痞子腔,更不像郭敬明那般抄袭被坐实、依然厚皮蛋定。”
说起“王朔式的痞子腔”,他可比方韩之争来得高明和口风幽默——“代笔怎么了?多大一事儿,他们还代孕呢? 泼点粪算什么,让他泼完了,看他还能泼什么,泼完了粪不就是泼水节了么。人家说你包装怎么了,他想被包装还得排队呢。人家说你炒作怎么了?他们想炒还没锅呢。人家有质疑的权利!赶明儿你中午没吃饭,人家非说你吃了,你怎么证明?还学《让子弹飞》里切开肚子自证?傻不傻……”?
“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X”!谁说韩寒不是痞子腔呢?套用王朔的话说:“别人夸你没见你出面鸣谢,骂你几句你倒是随叫随到。还傻乎乎的拿些手稿去证明,你需要证明什么?信任你的人那么多,没见你客气几句。诋毁你的人才那么几个,你就蹦出来给人家脸,说你什么好。什么这是一个作家的尊严,什么这是一个人的名誉…….如果你的尊严和名誉这样轻易被摧毁,那你觉得这样的尊严跟名誉要来何用”?
方舟子算什么呢?一个理科博士,用滴水不漏扎实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抽丝剥茧,一步又一步地把韩寒逼向无路可退的悬崖绝壁,这其实不算正人君子所为!学术打假,四面树敌,后院起火,显然这不是方舟子愿意看到的。
其实不然,方韩之真假原创,还是代笔之争辩,说到底仅仅是笔墨官司,假如人为地拔高成司法维权的高度,那么自羽为网络批评家的韩寒,只允许用棍子敲打别人,而从来不允许别人质疑的声音!!
作为上海人的韩寒,应当懂得——做人的腔调就是低调!树大招风,必然会有四面八方的方舟子、东舟子、北舟子前来围观和评头论足、指手画脚,这也是应证了一句中国成语;人怕出名、猪怕壮!方韩之争,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2012年1月20日,韩寒彩排了一次“孤方请自赏”的谢幕词——“在这篇文章以后,我不再理会方舟子先生了。因为这些文章毫无价值,再写下去要变成咬文嚼字了。当然,方舟子先生也可以说,哦,他逃了,他跑了,他输了……。”
当韩寒退避三舍“口水战”时,方舟子“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不是采用“痛打落水狗”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的龌龊心理!用王开林的话说——光有“骂”的虚火并不能展现骂人者的心地光明,若缺乏批评的善意和诚意,“骂”(辱骂和谩骂)既是对论敌的人格施加污损,也是对自己的人格施行抹杀,这绝非上计。
六盤水評論 鏘鏘雜談 草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