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版图里NMOS的n+ implant层和diffusion 层的区别
(2014-12-15 17:38:22)
标签:
转载 |
发信人: chengyh (..), 信区: METech
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diffusion 层(DIFF)定义了有源区,而n+ implant 层(NIMP)注入之后才形成有用的
有源区,它的面积比DIFF 要大。
这两层在制造上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DIFF层扩散的是什么东西呢?
这样理解对不对:DIFF只是定义了有源区的范围,而NIMP定义了n+离子注入的范围,这
个范围肯定是要比DIFF定义的大,而DIFF并没有说要扩散什么东西。
diff就是栅氧,先生成diff,再锭积poly,再用n+ implant注入。。
是吗?那guard ring 的那一圈diff怎么解释?contact 必须打在diff上的。感觉diff是
在栅氧之后做的
diff在好几个STAGE都要用到
做ACTIVE的时候就要用,这时guard ring那圈也做好的
我的问题起初来源于butting contact。
附件中第一页给出了butting contact的一个例子,第二页中的layout我认为是错误的。
实践了之后发现按照附件第二页的样子画,DRC错误:如VSS处,NIMP 和non-butted pta
p 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0.14um。
我把DIFF层连在一起之后这个错误消失,也就是这时才真正形成butting contact。因此
得出结论:n+ implant 或 p+ implant 只有在 DIFF层定义处才是有用的,而butting
contact 连的时候必须要把DIFF相连。
欢迎讨论。
btw,有人有butting contact 在功率mos管上应用的资料吗
因为我没做过butting contact,所以我也不懂为什么contact需要butting
但是我不是很明白你说的“DIFF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我画layout是没有DIFF这一层的,只有N+和P+,DIFF是这两层运算得来的。还是不太明白你的问题是什么。
butting contact 是进一步减小latchup的风险采取的一种contact 方式。如,对于NMO
S接到地的源的contact(打在n+上)和接衬底的contact(打在p+上)紧挨在一起,这样
横向寄生NPN管的基极和发射极间的电阻变得很小。
我指的DIFF层在附件中是指红色的那一层,工艺是TSMC.18um。
可能你的工艺套件层定义的不一样,N+直接就表示了n+ implant 加上diffusion了。而
我用的这个要两层相加才能定义N+ 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