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硬脑膜下血肿治疗的细节、指征

(2013-04-04 01:39:46)
颅脑创伤后的急性膜下血肿发展快,伤势重(尤为特急性死亡率80%左右);亚急性的血肿中有部分原发脑损伤较轻病情发展缓慢,可在颅内压监测下或CT动态下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治疗过程中如有病情恶化应马上手术治疗(任何观察、犹豫都是危险的)
术后有一半患者有颅内压升高若高于45mmHg预后不良。CT可协助明确术后颅内压升高原因,一般主要为脑组织受压后的脑水肿和原发性脑挫裂伤,此时根据病情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方法来控制颅内压。
(一)手术治疗方法
1.颞肌下减压术和钻孔冲洗引流术:据CT示部位行钻孔引流----
1)若术前来不及定位的紧急钻孔探查可按致伤机制以及着力点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作出定位,然后按序钻孔;
2)若属对冲性损伤先聂前部钻孔其次额部然后顶部;
3)若属直接冲击伤先着力部继而对冲部钻孔探查。
发现血肿后将钻孔扩大便于冲洗、消除血肿----
1)若为液状血肿,有无活跃性出血时。可于血肿较厚的部位再多钻2孔,然后经各孔间插管冲洗将血肿大部排除。2)若颅内高压得以缓解,脑搏动良好,可终止手术。与低位留置引流管一根(24-48h)。
分层关头颅。

2.骨窗或骨瓣开颅术:
适应对象---
1)血肿明确定位的患者;
2)血肿呈凝块难以清除者;
3)钻孔冲洗引流过程中鲜血不断流者;
4)血肿清除后脑组织迅速膨起,颅内压又复升高者。
切忌:在良好的暴露下充分清除血肿、挫碎、糜烂的脑组织,妥善止血,必要行脑穿刺,并行脑室穿刺引流或基底节池引流。
术后,常规缝合硬脑膜、头皮各层,膜外置引流管24-48h。若血肿清除后颅内压好转但又升高时,在可能存在颅内多发性血肿的部位行钻孔探查(额、颞底部、脑内深部,必要行B超)。确定无其他血肿后可行颞肌下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并作脑室穿刺引流、小脑幕切开、脑基底池引流。仍有怀疑需行CT或脑血管造影,排除遗漏血肿或迟发性血肿的可能。
1).颞肌下减压术(传统手术方案):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有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或并发脑肿胀时,虽彻底清除血肿、糜烂、挫碎的脑组织后,颅内压仍不能缓解,脑组织依然膨隆便可行颞下肌或去骨瓣减压减压,必要时可将受累的额极和颞极切除(作为内减压措施)。此减压术在减压范围有所扩大(8-10cm直径但不超过颞肌覆盖面为度)。将颞肌自颅骨表面充分剥离后,咬除颞骨邻部和部分额骨、顶骨相邻部,然后星状剪开硬脑膜达骨窗边缘,止血后间断缝合颞肌(颞肌筋膜不予以缝合便于减压)。分层关头颅,不放引流,一般行单侧减压,必要行双侧颞肌下减压。
2).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最常用方法):在此,我提出疑虑---骨瓣大小、硬脑膜是否缝合、颅骨是否保留,谁能给我明确的定位以及理由。
此减压术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可随意弃去骨瓣。如,大骨瓣减压术后由于膨隆出而造成的脑移位、变形、脑实质水分大幅流动紊乱等不良后果----早期可引起颅内迟发性血肿以及局部水肿加重、脑结构变形、扭曲、神经缺损;后期可导致脑软化、萎缩、积液、交通畸形、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
适应症:急性或特急性颅内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或脑水肿,术前已成脑疝,清除血肿后颅内高压缓解不良,有无其他残留血肿,弥散性脑损伤、严重脑水肿、脑疝形成,无局限性大血肿可以清除时,术前双瞳散大,去脑强直,手术清除血肿后颅内压一度好转但不久又复升者。
对于慢性膜下血肿(>3周)出现占位效应,行颅骨钻孔引流术;少数复发性血肿硬脑膜增厚需开颅清除。
非手术治疗
个别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自动消散,为数甚少。少数亚急性病人如果原发脑损伤较轻,病情发展迟缓,开始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适应症:
1.神志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症状逐渐减轻;
2.无局限性脑压迫致神经功能受损表现;
3.CT示脑室、脑池无显著受压,血肿在30ml以下,中线移位不超过10mm;
4.颅内压在25mmHg以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