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理论力学 |
分类: 教学 |
下面是计算题第5道答题,考察达朗贝尔原理的使用。
对于达朗贝尔原理,在使用过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题型需要预先区分开,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定了原动件的运动,从而整个机构的运动已经确定,这属于一种题型,要由运动求力,这是一种题型。下面简称这种情况为题型A.
如果题目中并没有给定原动件的运动,从而整个机构的运动需要根据受力来确定,此时运动和受力混合在一起,很难说根据运动求力,还是根据力求运动,这属于另外一种题型。下面简称这种情况为题型B.
对于题型A,其解题步骤是
(1)对各个构件做运动分析,彻底计算出各构件质心的加速度和构件的角加速度。
(2)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在每个加速度的反方向上施加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形成惯性力系图。
(3)绘制各构件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4)叠加(2)和(3)成为完整的受力图。
(5)采用静力平衡方式对(4)步的受力图进行计算。
对于题型B,其解题步骤是
(1)绘制各构件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2)绘制各构件的质心加速度及构件的角加速度图。(注意,绘制而不是计算)
(3)根据第(2)步的加速度图,在每个加速度的反方向上施加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形成惯性力系图。
(4)叠加(1)和(3)步的结果,形成完整的受力图。
(5)列静力学平衡方程。
(6)补充加速度的关系方程。
(7)联立(5)(6)进行求解。
有些同学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这两种题目其解法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原因在于,对于题型A,由于加速度可以预先全部求出,从而所有的惯性力都是已知量,这样题目中剩下的只有约束力是未知量,从而可以彻底的转变成静力学的问题进行求解,在求解静力学问题时,不需要再去追加什么方程。
对于题型B,由于加速度并不知道,而且在(2)步时,我们也不清楚到底要追加加速度的什么关系,所以只好先绘制加速度,绘制惯性力再说。而在第(5)步列静力学平衡方程以后,我们可以断言,静力学方程数目肯定不够,一定需要追加加速度的关系,此时就又回到运动学中去追加加速度关系。这种方法有时候很混乱,弄得人头昏眼花。不过幸好对于考试而言,给的题目都很简单,如果构件数目有4个以上,就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
好了,我们回到这个问题。
题目中有一句话“OA杆以匀角速W转动”,这句话至关重要,它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题目属于题型A,因此我们采取题型A的求解策略来计算。
===============================================================================================
(1)对各个构件做运动分析,彻底计算出各构件质心的加速度和构件的角加速度。
首先做速度分析,计算出杆件AB的角速度。算角速度是为下面的加速度分析服务。
可以看出,A,B两点速度方向相同。我们立即看到,AB在做瞬时平移,角速度是零。
然后转入加速度分析。
我们要分析什么呢?所有构件的质心的加速度以及构件的角加速度。下图就是我们需要求的加速度。一共有5个。
现在,我们立即算出这5个加速度。
C点加速度很简单,它是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
然后要转移到AB上,先计算A点加速度,它也是匀速圆周运动。
下面根据A点加速度求B点加速度。(先求B点再求C点,为什么呢?)
这需要使用基点法,有
其中
而AB杆的角速度是零,所以
从而原式简化成
而在B点绘制的加速度关系如下图
由于加速度关系是中,只有两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可以求出这两个加速度。绘制出加速度三角形
所以有
从而可以得到杆件AB的角加速度
下面计算C点的加速度,仍旧选A点为基点,有
这里已经略去了C点相对A点的法向加速度,原因同上。
其加速度关系如下图
将上述矢量式向X,Y两个方向投影,就可以分别得到D点的两个加速度分量。
这样,所有需要的加速度终于计算完毕。
(2)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在每个加速度的反方向上施加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形成惯性力系图。
在加速度图中,把每个加速度反向,就得到惯性力系图。
即从加速度图
反向所有的加速度,得到
这里,
所以,所有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是已知量。
(3)绘制各构件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绘制出整体的主动力和约束力,其受力图如下。
(4)叠加(2)和(3)成为完整的受力图。
叠加上面的惯性力系图和主动力,约束力图,得到
这就是整体的完整受力图。
(5)采用静力平衡方式对(4)步的受力图进行计算。
题目要求计算O点,B点的反力,一共是3个未知数。而上述受力图中,所有的惯性力都是已知量,而主动力当然也是已知量,也只有三个未知的约束力,所以对整体列三个方程,正好解出这三个未知数。此处的细节就不再赘述了。
讨论:
本题目作为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道压轴题,也算是一道拔高题,其计算量的确不容忽视,而我们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也有少数同学能够准确无误的把此题解出,让我们阅卷老师大为惊讶。但愿这一次的压轴题也有部分同学可以顺利解出。
到此为止,本次考试的试题讲解完毕。如果大家能够彻底理解这套试卷,对于下次考试应该是不在话下了。
最后祝大家在下次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因为试题泄密而给同学们带来的伤害,我们也一并向大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