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讲解---达朗贝尔原理大题

(2013-02-20 18:39:42)
标签:

理论力学

分类: 教学

下面是计算题第5道答题,考察达朗贝尔原理的使用。

image

对于达朗贝尔原理,在使用过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题型需要预先区分开,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定了原动件的运动,从而整个机构的运动已经确定,这属于一种题型,要由运动求力,这是一种题型。下面简称这种情况为题型A.

如果题目中并没有给定原动件的运动,从而整个机构的运动需要根据受力来确定,此时运动和受力混合在一起,很难说根据运动求力,还是根据力求运动,这属于另外一种题型。下面简称这种情况为题型B.

对于题型A,其解题步骤是

(1)对各个构件做运动分析,彻底计算出各构件质心的加速度和构件的角加速度。

(2)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在每个加速度的反方向上施加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形成惯性力系图。

(3)绘制各构件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4)叠加(2)和(3)成为完整的受力图。

(5)采用静力平衡方式对(4)步的受力图进行计算。

对于题型B,其解题步骤是

(1)绘制各构件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2)绘制各构件的质心加速度及构件的角加速度图。(注意,绘制而不是计算)

(3)根据第(2)步的加速度图,在每个加速度的反方向上施加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形成惯性力系图。

(4)叠加(1)和(3)步的结果,形成完整的受力图。

(5)列静力学平衡方程。

(6)补充加速度的关系方程。

(7)联立(5)(6)进行求解。

有些同学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这两种题目其解法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原因在于,对于题型A,由于加速度可以预先全部求出,从而所有的惯性力都是已知量,这样题目中剩下的只有约束力是未知量,从而可以彻底的转变成静力学的问题进行求解,在求解静力学问题时,不需要再去追加什么方程。

对于题型B,由于加速度并不知道,而且在(2)步时,我们也不清楚到底要追加加速度的什么关系,所以只好先绘制加速度,绘制惯性力再说。而在第(5)步列静力学平衡方程以后,我们可以断言,静力学方程数目肯定不够,一定需要追加加速度的关系,此时就又回到运动学中去追加加速度关系。这种方法有时候很混乱,弄得人头昏眼花。不过幸好对于考试而言,给的题目都很简单,如果构件数目有4个以上,就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

好了,我们回到这个问题。

题目中有一句话“OA杆以匀角速W转动”,这句话至关重要,它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题目属于题型A,因此我们采取题型A的求解策略来计算。

===============================================================================================

(1)对各个构件做运动分析,彻底计算出各构件质心的加速度和构件的角加速度。

首先做速度分析,计算出杆件AB的角速度。算角速度是为下面的加速度分析服务。

image

可以看出,A,B两点速度方向相同。我们立即看到,AB在做瞬时平移,角速度是零。

然后转入加速度分析。

我们要分析什么呢?所有构件的质心的加速度以及构件的角加速度。下图就是我们需要求的加速度。一共有5个。

image

现在,我们立即算出这5个加速度。

C点加速度很简单,它是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

image

然后要转移到AB上,先计算A点加速度,它也是匀速圆周运动。

image

image

下面根据A点加速度求B点加速度。(先求B点再求C点,为什么呢?)

这需要使用基点法,有

image

其中

image

而AB杆的角速度是零,所以

image

从而原式简化成

image

而在B点绘制的加速度关系如下图

image

由于加速度关系是中,只有两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可以求出这两个加速度。绘制出加速度三角形

image

所以有

image

从而可以得到杆件AB的角加速度

image

下面计算C点的加速度,仍旧选A点为基点,有

image

这里已经略去了C点相对A点的法向加速度,原因同上。

其加速度关系如下图

image

将上述矢量式向X,Y两个方向投影,就可以分别得到D点的两个加速度分量。

image

image

这样,所有需要的加速度终于计算完毕。

(2)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在每个加速度的反方向上施加惯性力和惯性力偶。形成惯性力系图。

在加速度图中,把每个加速度反向,就得到惯性力系图。

即从加速度图

image

反向所有的加速度,得到

image

这里,

image

所以,所有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都是已知量。

(3)绘制各构件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绘制出整体的主动力和约束力,其受力图如下。

image

(4)叠加(2)和(3)成为完整的受力图。

叠加上面的惯性力系图和主动力,约束力图,得到

image

这就是整体的完整受力图。

(5)采用静力平衡方式对(4)步的受力图进行计算。

题目要求计算O点,B点的反力,一共是3个未知数。而上述受力图中,所有的惯性力都是已知量,而主动力当然也是已知量,也只有三个未知的约束力,所以对整体列三个方程,正好解出这三个未知数。此处的细节就不再赘述了。

 

讨论:

本题目作为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道压轴题,也算是一道拔高题,其计算量的确不容忽视,而我们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也有少数同学能够准确无误的把此题解出,让我们阅卷老师大为惊讶。但愿这一次的压轴题也有部分同学可以顺利解出。

到此为止,本次考试的试题讲解完毕。如果大家能够彻底理解这套试卷,对于下次考试应该是不在话下了。

最后祝大家在下次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因为试题泄密而给同学们带来的伤害,我们也一并向大家道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