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滴滴打车又难又贵,最近被吐槽疯了,原因在谁?

(2017-01-25 10:14:03)
标签:

杂谈

叫车难打车贵?滴滴背锅的冤与不冤

天涯舆情分析师辛露


  最近,北京、上海等地的乘客反应,在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滴滴打车变得很困难,要增加叫车成功率,往往得加价。纷纷吐槽“滴滴让我出行不易”。随后,诸多诸多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跟进报道,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打车难、打车贵究竟是谁的错?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q0hOW4KSjS4FicJTY2qWD85JENHlPFkaGuxhlaVZpEUMywmniaynrLcrZxUBBKuWwpIDUy5CazW2eWMUa0mb3TLA/0?wx_fmt=jpeg


  1月21日晚,滴滴高级产品总监@罗文 指出春运期间供需不平衡是主要原因,司机回家早,运力下降。在其晒出有关“滴滴在线司机数据”和“北京订单需求”的两张手绘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前一张图表近期呈现了直线下降,标注数据显示下降超过25%。而出行订单数量同期上涨了3成。随后这一内容被删除。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q0hOW4KSjS4FicJTY2qWD85JENHlPFkaG8VjMkpPEEnqP9yd0p6E6ygpHpr4Gqc7FqFEXQbdUMtJ0viatuZbQWBg/0?wx_fmt=jpeg


  1月23日17:53分,@滴滴出行 官微发布《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表示,将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为春运期间本身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问题。不过仍会保留用户主动给予调度费的功能,并强调,所有调度费滴滴分文不取。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q0hOW4KSjS4FicJTY2qWD85JENHlPFkaGECHbqYgmpIicZEkmQiaRocE7lberJA06CaMTWKXsMeyeHrwlIoGSXAZQ/0?wx_fmt=jpeg


  此前,舆论认为造成打车难、打车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q0hOW4KSjS4FicJTY2qWD85JENHlPFkaGdVXK99dBdjTy0VyfFvr2OjhLu3SFq8ZLw7j63E4exENibChEte0pfnw/0?wx_fmt=jpeg


1、认为派单逻辑导致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


  在业内人士看来,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前Uber中国战略主管@谈婧 指出这一问题导致,其引导了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用户可选择加价多少叫车,司机又能选择不接单。“是一种完全价格歧视”。这个规则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可以被人投机取巧的,且整体效率是更低的。而滴滴在派单制下,仍然保留抢单制的逻辑,是对东方文化的迎合。


  而滴滴为解决峰谷问题,所推出的动态调价系统,则进一步暴露出这种逻辑问题。滴滴动态调价系统,为的是让供需平衡,在车少时让刚需的人多出钱,进而能打到车。但在现实中,这一调价机制却进一步造成打车难、打车贵。


2、垄断格局下的盈利需求转变


  数据显示,滴滴、Uber合并后,在网约车市场中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经事实上处于垄断地位。“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用户体验也没有利润来得重要了”。同时,有网友指出滴滴已经没有了“画饼的空间”,因而必须要用盈利能力提现自己估值,维持股东的信心,和企业的发展动力。


  滴滴正在走向新的盈利模式,也正在回归正常的打车费用支出水平。网友指出“滴滴2017年初的贵,是正常的;之前的价格过于便宜,在经历了貌似慈善的阶段后滴滴是要活命、要挣钱的”。因而,网友认为部分加价被“截流”,没有流入司机口袋,有存在的可能性。


3、网约车新政影响


  “跑的司机少,自然价钱就贵了”。自从网约车新政落地后,“本地人本地车”的影响逐渐显露。据资料显示,在上海41万司机中有本地户口不到3%,符合新轴距要求的车辆,不足1/5。而在南京这一比例更低,35万辆网约车中10%的车辆符合准入条件。多数城市都不容乐观,尤其像北上广深这类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


  “网约车门槛过高”也成为舆论指责的重要部分。@南方都市报 刊文指出,网约车的定位由低端服务变成了高端服务,这不仅变相提高了网约车的价格,增加了民众的出行成本,也抬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人为造成网约车供应紧张。同时期待,有关部门尽快为目前大部分网约车面临退出的困境解套。


  因而,对于决策者来说,如何在管理规范和共享普惠中找到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青年报 刊文指出共享经济建立在恰当的市场规模基础上,参与共享的人越多,其价格优势更大,服务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网约车管理考验着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上的平衡智慧,应避免给民众出行“添堵”。


  @北京青年报 评论认为打车难问题非但不是行政管理多了,而是管得不够。政策出台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监管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时刻掌握民间疾苦,以便对市场上的违规及不法者作出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权益不受损害。并在需要的时候对相关政策予以微调,以保证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合理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