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涯舆情分析师辛露
一、舆情概述:
12月13日,网曝国家电网“掌上电力”、“电e宝”APP正在出现数据泄露,涉及用户规模已超过千万级,而且部分数据可能已经流入黑色产业链。据悉,“掌上电力”、“电e宝”是国家电网旗下两大自有支付平台,是国内首批电力便民服务类APP。2016年初,掌上电力APP在北京、山东、河北、浙江、安徽等10多个地区正式推广运营,11月开始,在全国27个省(市、区)全面推广,目前已拥有接近9000万用户。
据报道,此次泄露疑似源于国家电网摊派绑定APP的任务量,促使各地员工通过淘宝商家的绑定服务,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从各地供电公司流入淘宝,再从淘宝店铺倒卖至黑产。早前,在淘宝搜索“掌上电力”,发现有众多商户提供注册服务,每条标价1元。随后,淘宝强制下架了相关商品,并屏蔽了相关关键词。
当日晚22:44分,@国家电网 通过微博回应关切,表示“不存在泄漏大量客户信息的情况”。指出掌上电力、电e宝APP及相关信息系统无批量导出功能,无渠道可获取批量客户信息。同时表示,对涉及泄漏客户信息、侵犯客户权益的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舆论风向:
1、对信息泄露见怪不怪
嘿x3:泄露就泄露吧,搞得好像我们的信息之前没泄露一样。
东郭温文:大数据时代,用户没有隐私可言。
TDWZ08:说得好像多大事似的…公民信息早在其他地方泄露不知道多少次了,这一千万里面少说也得有一半以上的重复信息。
文二51223:乍一看吓一跳,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毕竟骗子也不会替我交电费。绑定的那点资料要是泄露的话光快递单就能给我泄露800回。
凉介的第二枚扣子:我曾经登录过58然后骚扰信息至今为止就没停过。估计探探app和它有合作的,把我的资料都卖到社交网去了!!!我当时看到时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我的心情了,不是一群羊驼可以解决的事情Ծ‸Ծ
2、指责国电业绩指标促使员工主动提供
DENG:难道不是国家电网政策问题吗,给员工硬指标,完成用户app注册。
lin-430:对于电e宝,掌上电力绑定数量的考核一直就没有停止,到现在还是存在的!
alfra:不是app程序泄露,是为了app的绑定率达标电力系统内的人把用户信息给外面的人去做批量的绑定操作,然后导致信息泄露。总而言之管理问题。
忧郁的嘎巴虾:这种数据从来都不是导出的,领导的网络安全责任人怎么当的?这种泄露从来都是各种漏洞导致数据库权限被攻破直接脱裤的,谁从前台导出。这回应让人笑掉大牙。
CccccccWww:这个泄露数据和你有没有批量导出功能没半毛钱关系啊我的哥,这公告是怎么发出来的,真的是一点不懂技术张嘴就来啊?!
3、吐槽抵制网络实名制
于明都律师 : 彻底反思实名制。
撩人守望梦想:我上午做了实名认证,晚上在1分钟之内收到客服23条同一內容的骚扰短信。
叆君清煌:实名,防君子不防小人,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Nico-Young:这就是实名制的后果,关不住门,还让你放东西。
尽忠先生:实名制这个事我基本是抵制的。上圆通寄快递,记了我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发件目的地的大本子就随便往那一扔,没人看管,谁都能看。不知道多少钱一条。
4、支持网络实名制
无欲据说就钢:那可是支付平台,不实名?什么逻辑?
无欲据说就钢:这个是支付平台,不实名让它成为洗钱工具?
龙宫叉车2:不实名很多事情没法进行。
边城磨刀客:不实名你给谁交费啊。信息安全跟实名制没关系,即使匿名总要要跟实际信息连接。
不长膘的猪:实名制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对利用别人信息牟利的人加大打击力度,一经查实,放在沙漠治沙一辈子,不能关几天就放出来。
5、呼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么名字呀:既然啥都实名制,是不是要立法保护公民信息呢?
红与黑xx:用户个人信息应该放在比内网更高的层面上的,不相信会泄漏出去
空心船长:谁来保障实名制下的个人信息安全?
6、吐槽政府的东西总是很“烂”
永遠BlueSky:发现公家的东西就是烂,例如中石油APP、12306,不知道为什么。
年糕饭:这样一来他们又可以申请经费了!
有个胖子:越是关于国家的APP越是多漏洞。
Riddle他表哥:就国企这些单位做的app都是大学生上学课程设计级别的,不泄露才怪。花着钱养一帮废材,领导也不懂,看到表面功能实现了就觉得没问题,好糊弄。
二哲子哟:政府部门和国企外包出去做的App没一个真正好用的,安全性也差,做得没一个初创工作室做的app好看,花的钱还多。比如12306、联通手机营业厅。
三、舆情点评: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以来,被媒体报道过的信息泄露事件就达到了13起之多。另据一份对北京各法院相关判例分析,2010年至2016年近6年时间,北京地区被法院确认的被泄露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达1.6亿多条。而就在近两个月,亦有借贷宝10G裸条信息、京东12G数据包流出,甚至只花“700元买到同事行踪”。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异常严峻。
目前来看,数据泄露主要有三种原因:黑客盗取、内部泄露、技术漏洞。其中技术漏洞成为泄露最多的原因,如七大酒店千万开房信息泄漏、中国电信上亿用户信息泄漏、北京工行储户存款被盗事件等;紧随其后的是“内鬼”泄露,如京东12G数据包流出、多省社保信息遭泄露、招考信息泄露等。此次网曝的国家电网千万用户泄露事件,就被指是因各地员工为完成业绩指标,而主动将用户信息泄露给淘宝商家泄露。
信息泄露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如山东准大学生被骗案,先后两个花季女孩因此而死,形成了全民性的社会热点,引发了公众对电信诈骗,以及其背后信息安全的关注。而清华教授被骗1760万,让舆论惊讶高学历者也被骗,那么普通群众将如何?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引发了全民性的不安氛围。
在长期被信息泄露报道洗礼下,面对网曝国家电网千万用户信息泄露,舆论反应已经钝化,正如网友所说“泄露就泄露吧”,“搞得好像我们的信息之前没泄露一样”,另有网友称“大数据不就是拿来泄露的?”。在舆论看来,信息泄露已成必然,只是谁泄露的问题。而从网友对政府的吐槽,也侧面反映出对信息安全保护的不信任,正在加剧,并且附加在政府的公信力之上。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网络实名化发展与信息保护乏力。正如网友@胡泳 所言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在于:政府和企业都要求公民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但却都不对这些信息提供保护。而当个人信息泄露后,也缺乏针对相关平台方的追责,被泄露信息的个人利益如何保障,仍没有得到重视。
反观该事件,虽然国家电网出面辟谣,但并没有正面回应网曝问题,“无批量导出功能”是否能否定“员工主动泄露”?在网友看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而很多网友称“坐等打脸”。因而,对于国家电网来说,要切实平息舆情,关键在于调查和公布是否存在员工为业绩泄露信息行为,如果有,坦诚并依法依规处理;如果没有,能澄清质疑,也可通过调查完善不足,增加公信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