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涯舆情分析师:王严
1、舆情概况
根据天涯舆情中心监测,从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天涯社区涉及“三亚双修双城”话题的帖文总共235篇,总点击量为214805次,总评论数为3146条。从话题整体走势图分析,主帖走势较为平稳,并未出现较大波动,甚至在2016年第三季度出现略微下滑。但是评论曲线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走高。说明舆论对于三亚双修双城话题的参与度开始增加,并且话题黏性持续增强
从主帖情绪分布图分析,以正面情绪为主,占比78%。负面占比22%。
从评论情绪分布图分析,正面占比较之主帖情绪分布略高,占比84%,负面占比16%。而评论与主帖的情绪差异表明,舆论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面对话题能够客观对待思考,体现了舆论的自清功能。
从主帖类型图分析,环境治理关注度最高,占比24%。其次为城市基建改造以及城市形象修补,占比20%。政务公开大多为网友转发新闻,占比18%。其中,地下管廊、夜景亮化和海绵城市三个话题关注度最低,说明这三类话题由于工期、专业性等原因,与民众生活距离较远。
从话题类别走势图分析,到目前为止,逐渐走高的话题为环境治理、政务公开、交通治理、文化生活和政策讨论。逐渐走低的话题为城建改造、打违拆违。其他话题由于总量较小,波动范围可以忽略。
从各类别话题正负情绪分布图分析,唯一负面高于正面的话题为交通建设,说明当前舆论对于三亚市的包括公共交通、道路设置和改建、道路环境、交通执法等方面,负面情绪较多。而地下管廊和夜景亮化两个话题,虽然总量偏小,但是并未出现负面内容。
从主帖来源图分析,三亚版是话题设置和议论的主题,占比76.67%。其余占比较高的是海南发展版。
根据百度指数人群脸谱提供的数据,关注三亚双修双城话题的网络人群,主要集中在20至39岁之间,年龄层较为年轻。男性最多,占比71%。
2、舆论风向
1、城建改造
萧烟:即使“双修双城”,其实也是重于修复、修饰、美化,而非大拆;将广告牌的拆除整成了运动,这就陷入了运动式行政之路。这般大规模行动,10月份的现场会能保证城市有新面目见人吗?不能拆一处修复一处吗?三亚近年的半拉子工程太多了,何时与民休养生息?
2、打违拆违
ty_117118475:三亚如今到处是拆,海坡,东岸,儋州,月川哪个不都在拆?荔枝沟这边的路又在扩建,每天钻地机响个不停,拆的房子把外地人全部都给赶走了,只要不是本村的,一律800一平方,上限42万,在三亚42万能买什么?外地人在三亚辛苦十几年好不容易盖了房子,如今却没有房子,只要不是本村的,不管你是不是三亚户口的都一棍子打死,三亚政府良心何在?
3、海绵城市
崖城一枝花:海绵城市为什么还泡水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天子脚下的北京不也一样泡水?现在需要人工去打开排放口,甚至抽水,这也是无奈的事情。所以说城市的地下管道百年建设才是考量这座城市领导者的良心,问题是国情不同几年换一届领导,谁会因百年大计的眼光去建设呢?
4、环境治理
492146525:三亚市目前定位为建设国际化精品旅游城市,提出“双修”、“双城”等都不是三亚市发展的根本之道。首先,我们最应该弄清楚的是三亚的核心吸引力在哪里?就在三亚的优异的自然资源,沙滩、碧海、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暖冬等,在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在于原始的热带天堂。明确了三亚市的核心吸引力之后,接下来就应该精准定位,将核心吸引力加强壮大,最后我讲三亚市发展定位为:热带森林花园滨海旅游城市,解决三亚养老城市的弊病。解决三亚市旺季、淡季旅游问题。保持独特、展示特色、丰富文化才是正道,走全国唯一性、独一无二、生态化才是三亚应该选择的定位,建设热带森林花园,突出自然生态强市。符合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方针政策。希望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5、交通建设
布里丹的驴子2016:作为老三亚。对今年三亚的道路改造深有感触。道路更宽了,路面更平整了,很多路段也分出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后续问题也紧跟着来,路更好了,景观更漂亮了,但部分市民和自助游的游客行车坏习惯却没有得到引导和纠正。当机动车道拥堵的时候。机动车会违规开进非机动车道,而非机动车道被堵后,非机动车会开上人行道。甚至在部分路段。在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不拥堵的情况下。有途省事为不多绕几百米开进非机动车道逆行的小车车主。同样的也有电动车车主为不绕路而逆行在机动车道上的。这种为途一时方便而不各行其道不守交规的行为应大力整治。现在三亚的“硬件”有了。希望有关部门能联动跟进,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依法治路,治理好城市交通顽疾,还市民通畅道路。
6、其他
三亚奋青:城市双修优先的应该是下面这些吧?1、处理掉长期停滞的项目如沃天堂之类的;2、交通道路全部实现人车分流非机混行; 3、撤销占用公共道路的停车场,停车服务社会化,谁投资谁受益!4、交通管理规范化,不能让诈骗分子上路抓车赚钱!5、加强城市噪音、扬尘、废水排放污染管理,谁真正做到谁排放谁倒霉!6、城市双修不能简单的“硬件堆砌”,更多的是软件方面的建设,不然投入再多的硬件缺乏软环境,现状永远改变不了!
3、舆情点评
根据当前舆情走势分析,由于话题的地域性较强,因此整体活跃度不高。并未造成广泛的影响力。虽然这样的情况有利于宣传部门对舆论的管控和治理,但是另一面来说,政府在双修双城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正能量,也难以通过本地舆论向外传播和表达。另外政府应着重关注舆论中对于三亚市交通方面表达的负面情绪和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从舆论内容分析,虽然正面内容占比较高,但是正面内容中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中性内容。这部分舆论对三亚双修双城的理念和当前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和支持,但是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提出理性而不激烈的质疑。尽管情绪主体偏向正面,但是其所质疑的内容如果不能在政府工作中得到展现和解决,那么极有可能这部分中性舆论将转向负面。
(一)、完善官微矩阵建设,加快政务账号多媒体发展
在舆论评论中,多有对于三亚市政府和领导能够积极回应网民诉求,并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作为表示赞扬。尤其是9月11日,三亚市委组织天涯社区网友共60名实地参观双修双城项目,由三亚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介绍双修双城情况,并且网友进行提问和三亚领导进行互动,体现了三亚市领导干部听取民意的态度和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再加之三亚市十几个职能部门集体进驻天涯,三亚市的官微矩阵已经显露规模,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能后充分发挥民生服务和答疑解惑的功能。
(二)、解决历史欠账,做好责任分割
三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历史欠账和广为诟病的问题。在未开展双修双城之前,舆论的矛盾指向较为虚化,比如将之归结为省级层面的发展策略以及更大范畴的国家经济布局等。因为问题的长期持续,舆论并未将压力全部施加给当政领导。但是自从双修双城实施以来,对于其概念的涵盖范围,民众并无明确的认知,也就造成双修双城就是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扔的局面。而且,历史欠账不断腐蚀着政府公信力、消磨民众对于城市发展的信心和支持,致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中难以自拔。所以,要想获得更多的舆论支持,政府就应直面当前存在的历史欠账,制订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书。
(三)、改善基层工作作风,建立良好干群关系
基层工作人员是政策法规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一线工作者。因此基层工作者在双修双城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作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整体形象和印象。纵观负面舆论内容,大多是因为基层工作人员以罚代管、作风粗暴、对相关法规条例错误解读甚至是渎职失职所引发的矛盾。而且由于上级部门的压力,经过一层一层的倾轧,基层部门很有可能将好事做成矫枉过正的坏事,将正能量传播做成文革式形式运动。所以,改善政府形象,争取民意,要从基层抓起。
(四)、以民生内容为抓手,推动双修双城和谐推进
从话题类型和内容可知。由于天然的利益属性和阶层地位,舆论对于双修双城工程中涉及民生的话题最为关注,对于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尚未完工或者较为专业化的内容兴趣贫乏。因此,一方面三亚市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双修双城概念的科普,一方面也应将工作重心倾向民生类建设。通过做好民众关心的工程,获得民众支持,来带动整个双修双城的和谐推进。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为民众打造最适合人居住的人文生态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