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6-04-01 09:18:02)
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总复习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

 

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                        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

 

3                        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4                        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5                        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

 

1          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          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                                      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                                      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                                      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                                      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第三课时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 200=            110 - 20=

 

620 100=            120 360=

 

130 - 70=            240 70=

 

2000 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 1200=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          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复习整理:

 

3          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1                                                    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                                                    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4.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5.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6.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