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家抗疫下的心理“防护”

(2020-08-24 18:07:04)
分类: 社会
        本报记者 吴铎思
        《工人日报》(2020年08月22日 02版)
        阅读提示
        居家抗“疫”中,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对此,专家指出,不要过度关注疫情、在意数据变更,相信一定会打赢疫情阻击战。
         
        “上午睡,下午睡,到了晚上睁眼到天亮!”谢靖这样描述十多天来宅家“抗疫”的状态,“一个人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整天昏昏沉沉的。”
        时间回溯到7月16日,当天因为新冠疫情,一时间,地铁停运,市民禁足,居家隔离,小区封闭,乌鲁木齐无奈艰难地第二次按下了暂停键。同时启动疫情应急响应预案。由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不少人出现焦燥的情绪。
        “病毒是病,不良情绪也是病。”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测评科主任夏叶玲说,面对疫情产生的应激反应要正确接纳,调节自我心理、改善生活状态,“当人们心情愉悦时,就对心理疾病设下‘保护墙’。”
        要给情绪留出缓冲空间
        谢靖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目前一个人在乌鲁木齐。“7月16日晚上十点左右接到社区封闭管理的通知,来得太突然了,把工作计划全打乱了。每天一个人关在家里,不知道干些什么。”谢靖的焦虑是从第一个七天后开始的,“做了两次核酸检测了,不知道啥时候能结束。”
        居家抗“疫”中,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大众被隔离期间,可能产生不解。“目前,居家隔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疑似病症或接触了来自疫区的人,需封闭隔离,一种是普遍大众居家隔离,不同情况产生的心态要区别对待。”新疆精神卫生中心(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贾丽说。
        “前一种人群,通常会产生恐惧、紧张、担心、害怕、沮丧、焦虑等情绪。”贾丽说,出现这些情绪很正常,大多数人的这些情绪反应在经历了一个顶峰之后,会慢慢趋于平静,就像乒乓球拍下去,它弹起的幅度会越来越小。要给情绪留出缓冲空间,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可通过视频、电话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员倾诉,不要强忍眼泪,流泪可以充分疏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疑病状态’也让不少人困扰,房间过暖体温升高、开窗冷空气刺激咳嗽几声等,总有人焦虑‘是不是感染病毒了’。”贾丽解释,对“疑病状态”,首先要认识到,没有外出接触疑似患者,感染的几率很低,应理性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状态,如自查符合流行病学史或临床症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而如果明知自己身体健康却忍不住担心的,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焦虑。
        夏叶玲说,暂停工作的年轻人很容易长期沉迷互联网、颠倒作息,这样会丧失生活的“稳定感和节律感”,时日一久容易产生沮丧、焦虑和烦躁情绪,也会因饮食、睡眠不正常而降低自身免疫力。
        对此,专家指出,不要过度关注疫情、在意数据变更,相信一定会打赢疫情阻击战。
        在夏叶玲看来,要正视现状,理解居家的重要性和不采取这些措施的危害性,从而坦然接受。也可通过做些平时没时间做而自己感兴趣的事,如绘画、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此外,转换思考角度,“宅家”期间,未尝不是对平日辛苦工作的补偿,利用这段时间享受与家人亲密接触的时光,交流内心体验,相互支持,增加心理抗压能力。
        多渠道释压
        “这几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来测体温,家里需要的菜,也通过志愿者们送上门来,感觉一股股暖流,其实他们比我们宅在家的人更不容易!”谢靖说。
        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乌鲁木齐各个社区全力以赴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社区干部都在每家每户跑,志愿者就会第一时间帮助小区居民办理需要的事情,为民众提供方便。”聂慧是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片区管委会宽北巷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她说,社区干部每天一个暖心电话、每天一次生活慰问、每天一次心理疏导,给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更多帮助。
        “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应有健身的意识,养成健身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居家健身应张弛有度,动静结合。” 自治区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翟鸿飞说,“在家的运动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跑步机、简易器械锻炼,也可以通过原地跑、瑜伽、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操、广场舞等方式锻炼。经常运动,身体机能越强,病毒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小。”
        乌鲁木齐市第107中学教师王敏,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还为他们做起了心理辅导。王敏说:“在安抚孩子们情绪的同时,我还经常要求他们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和才艺练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目前,大众对疫情的认知和了解相比年初已有增加,恐慌心理有所减少,但也要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心理、行为反应,都属于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可以通过自我调整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夏叶玲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