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2020年03月29日 04版)
成成
时隔18年,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将以全新4K修复3D版在全国重映。有人期待,想要“补一张电影票”;有人兴奋,发起了诸如“《哈利·波特》中你最喜欢哪个学院”的讨论;有人怀念,“也曾盼望早上醒来收到猫头鹰送来魔法学校的开学通知,回得去的霍格沃茨,回不去的童年。”总之,听说“哈迷”们已经在网上沸腾了。
虽然我不是什么“哈迷”,电影具体上映日期也没有公布,但这对我来说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家有“神兽”是“哈迷”。想不到的是,居家上网课的“神兽”却说“已经知道了”,但不会去看。没时间?理由也太草率了。不禁暗暗期待电影重映最好能排在暑假,这样就有五成把握说服他和我一起走进电影院里,重温有哈利·波特、赫敏、罗恩以及邓布利多、海格、斯内普等陪伴的日子,重温那些不慌乱的、愉悦的读书观影时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相比家中“哈迷”的淡然,怎么反倒是我更想走进影院去重温呢?说起来,《哈利·波特》共7部书,拍了7部电影,我也就读过、看过第一部,也是被公认为最经典的这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而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哈迷”呢?据我观察,读过也看过《哈利·波特》全7部书和电影,去环球影城打卡对角巷,体验黄油啤酒,配齐哈利·波特款的魔杖,也未必算。尤其是00后“哈迷”,大多有过一个暑假刷N遍的经历,由此爱屋及乌,去西单图书大厦买全套影碟,接着读原版,一部比一部厚,啃完是真爱。
我就是被家中的00后“哈迷”带“入坑”的。先是陪他在微信群里打卡接力读,然后发现他和小伙伴上了喜马拉雅发音频“我们一起读哈利·波特”,时不时拉我去客串或救场,以保持天天更新的频率,直至因版权问题不再允许上传音频了才告一段落。正是陪着他读过了第一部《哈利·波特》,才能理解和保护小神兽一读再读的热情和痴迷,也才能克制家长的冲动不去轻易打断神兽的自处。回想起来,那一段的阅读经历和思想交流实在宝贵。
哈利的勇敢与无畏,赫敏的学霸体质和智慧担当,罗恩的温暖和义气,他们一路携手对抗伏地魔的经历诠释了爱与勇气的力量,给“哈迷”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如赫敏领悟到的“比起书本、智慧,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是友谊和勇气!”邓布利多教导哈利的金句,诸如“指使命运走向何方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沉溺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同样带给“哈迷”们启迪与思考。
哈利·波特和他的魔法世界陪伴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长。《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自1997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追捧。截至目前,被翻译成77种语言,所有版本总销量超过4.5亿本。而由《哈利·波特》7部书改编而成的8部电影,从2001年到2011年间总票房达78亿美元,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作为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描绘了很多重要角色第一次出场的画面,18年前足够新奇,足够神秘。诸如魔法世界里的咒语、分院帽、飞天扫帚、隐形斗篷、魁地奇比赛、霍格沃茨的课程安排等等……都在电影里第一次被具象化实现。时至今日,面对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奇与神秘已然褪色,或许愈加凸显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的真正的魅力。
经典重映,打情怀牌也没什么不好。在重温电影《哈利·波特》的理由中,“喜欢罗恩”竟然上升到第二。而“罗恩吃鸡腿”的表情也在微博上热转。新一批的哈迷们,渐渐发现有个像罗恩一样可爱的朋友,原来是个宝藏,谁会不喜欢呢。
喜欢《哈利·波特》,这样的理由还不够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