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2020年03月21日 03版)
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景双善
在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有一个名叫“爱心妈妈”的项目,女工在福利院的单元房内扮演母亲的角色,孤残孩子在单元房内与爱心妈妈共处,组成一个“公寓家庭”。疫情到来后,福利院对外封闭,同样有自己家庭的爱心妈妈们,不得不在两难之间做出选择,是回到自己家里陪伴家人,还是留守在“公寓家庭”内陪伴孤残孩子。
武银环,爱心妈妈工龄10年,她选择留在孩子们身边,照顾着自己单元家庭里的5个孤单孩子。“持续的封闭期让年幼的孩子难免出现情绪波动,我结合孩子的需求,每天编排游戏与孩子们开心互动,通过做纸杯保龄球游戏、搭积木、投球、圆圈传球……来缓解他们的焦虑。”她说,每天都有新花样,让这段日子成为孩子们最难忘的时光。
夜深人静,当孩子们进入甜蜜梦乡,武银环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及时把孩子换洗下来的衣服先掉。
每天,武银环家里总是能传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这成为儿童福利院封闭期公寓家庭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虽然从事爱心妈妈工作只有4年,但杨金莲却有着丰富的带孩子经验,她也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公寓家庭”。
清晨,当孩子们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着;夜深人静之时,等孩子们都睡下,她顾不上休息,在准备着第二天的早餐。餐桌上如何做到每日荤素搭配,三餐不重样,在饭菜的制作花样上下足了功夫。“我‘家’有6个孩子,年龄从3岁到15岁,都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每天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制作色香味俱全的营养三餐,让孩子们吃出妈妈的味道。”
爱心妈妈们不仅要照顾“公寓家庭”内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也要督促学习,疏导心理。杨金莲严格督促孩子们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作业,并设计出各类游戏让孩子们在封闭期间放松心情,安抚孩子们波动的情绪,看着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她欣慰不已。
张燕从事爱心妈妈工作也有10年了,她“家”5个孩子在疫情期间4个不慎患了感冒,她日夜守护在孩子们身旁。孩子们年龄小,生病时,总喜欢黏在妈妈的怀里撒娇、调皮,希望得到妈妈更多关爱。张燕一边做家务一边抽空抱一抱这个,搂一搂那个,特别到晚上生病的孩子哭闹不止,张燕彻夜守在孩子们身边,不停地喂水、喂药、量体温、做抚触哄着孩子。有时整晚抱着孩子在屋子里哄着转着,直到孩子们安静地入睡。有时刚趟下眯一会儿,天就要亮了,又得早早起来为孩子们准备早餐。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们渐渐地康复了,可她自己却累得瘦了一大圈。福利院鉴于她的特殊情况,提出将她“家”孩子分流到其他家庭,以减轻她的工作负担,却被她婉言谢绝了。张燕说:“在关键时期,谁‘家’都不容易,我‘家’孩子小,可我是妈妈,更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自己照顾起来更踏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