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出行,这个可以有
(2017-05-02 14:36:46) 《工人日报》(2017年04月28日 03版)
侯坤
“五一”假期临近,全国高速公路也将迎来出行高峰。据央视报道,近期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单位将通过大数据,预测判断“五一”期间全国高速路网拥堵、事故高发易发路段和时段、公众出行方式等交通出行的趋势。
此前,究竟哪些路段车流量相对较少,哪些景区更加人多拥堵,哪些时段容易发生事故,由于缺乏相关的大数据,游客们在出发前往往很难了解到。于是,在安排出行计划时,游客们只能想当然地去绕开拥堵时段和地区,至于现实效果,便只能靠碰运气了。如今,“五一”出行大数据的出炉,对游客假期出行安排具有很好的辅助指导意义,今后还可从以下方面得到完善。
其一,让出行大数据尽可能在各种媒介形态和渠道平台上呈现,使其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指导更多人受益。
其二,出行大数据应进一步细化细分。目前,出行大数据概括性较高,但若拿来作为游客个人的出行指导,还欠缺些细节和补充。例如:出行大数据显示,车流较大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等四大区域,但具体哪条高速公路车流较多,哪条高速公路相对通畅,或可更明确细致。而且纯数据化的东西难免枯燥繁复,若能对出行大数据有更加生动专业的解读,使游客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无疑更是事半功倍。
前一篇:社会办医还有多少“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