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格21年”的夜班津贴该动一动了

(2016-09-01 11:10:30)
  《工人日报》(2016年09月01日 01版)

  《劳动报》记者 王枫 本报记者 钱培坚

  20年的时间,意味着多少变化?上海市民可以随口道来:小汽车开进千家万户,“大哥大”变成了智能手机,最低工资标准翻了近10倍……

  但让许多上海职工感到意外的是,夜班津贴标准居然“岿然不动”——还是21年前的4.4元。

  连日来,记者先后采访了多位一线职工、政府部门负责人、工会干部以及劳动法专家,他们纷纷呼吁,“定格21年”的夜班津贴该动一动了。

  通宵夜班津贴仅4.4元

  “一个夜班6元,6元呐,吃碗馄饨都不够!”看着刚拿到手的工资条,上海市光新路一家便利店的店员小陈苦笑着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工资条上写着“夜班津贴48元”。上个月,小陈上了8个夜班。

  “店里分3个班:0时到8时,8时到16时,16时到24时。我和同事轮流倒班,每个月要上七八个夜班。”小陈说,“白班还好,夜班可是很辛苦、很伤身体的,这点夜班津贴实在太少了。”

  为此,小陈曾经找过主管。但是,从主管那里得到的信息让他气馁:“主管说,上海的标准是夜间连续工作12小时津贴4.4元,我们店还高了呢!”

  记者为此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12333”咨询热线核实。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1995年上海市劳动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中、夜班等津贴标准的通知》,从事中班工作到22时以后下班的,中班津贴标准为2.2元;从事夜班工作到24时以后下班的,夜班津贴标准为3.4元;从事夜班连续工作12小时的,夜班津贴标准为4.4元。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不少行业的夜班津贴都紧贴标准“低飞”。“每4天一个通宵夜班,这4.4元的夜班津贴,我已经领了10年了。单位说不能涨,这是规定标准。”一位职工告诉记者。

  津贴标准“定格”了21年

  4.4元的夜班津贴,在今天的上海能做什么?

  记者在该市常德路的一家小面馆里看到,一碗荷包蛋面8元,一碗馄饨10元。而在昌化路一家24小时便利店里,一盒普通的方便面,标价为5.7元。

  据了解,过去上海曾出现过50余种津贴补贴,其中不少随着社会变迁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夜班津贴、高温津贴等延续至今。

  上海第五钢铁厂退休工人葛师傅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末,自己作为学徒工进入炼钢车间工作,当时一个夜班的津贴是3角。“别看这3角钱,足够吃一顿丰盛的午饭了。那时候,3两饭加一块红烧肉,也就2角钱。”

  1995年,上海市劳动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通宵夜班的津贴是4.4元。以当时每公斤猪肉4元多的价格来算,普通家庭用4.4元做上一荤一素两个菜不成问题。那一年,上海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是270元。

  令人遗憾的是,该标准出台后就此“定格”,一直沿用至今。

  21年后的今天,上海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已提升到2190元,是1995年的8倍多。物价水平早已今非昔比,猪大排的售价为每公斤36元左右,是1995年猪肉价格的9倍左右。

  调整标准不能再拖

  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夜班津贴标准不合理,96%的网友认为应根据物价水平或参照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确定合理的夜班津贴标准。

  记者采访了多位劳动法专家以及工会干部,他们纷纷表示,调整夜班津贴标准势在必行,不能再拖了。

  “夜班津贴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理应受到高度关注。”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王仁富教授认为,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物价指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对夜班津贴标准以及时段划分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执行依据的合理性。

  他特别强调:“需要明确的是,夜班津贴属于不同于夜间加班工资的补偿性劳动报酬,不能等同于夜间加班费。夜班津贴也不属于正常劳动条件下的一般性劳动支出,不应当纳入最低工资组成部分。”

  劳动法专家陆敬波也表示,夜班津贴应综合考虑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及时进行调整。“近年来,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每年都有提升,而夜班津贴21年不涨,显然是不合理的。”

  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孙舒力告诉记者,基层工会对提高夜班津贴的呼声很高,希望政府出台合理的指导性意见,“这样,工会就可以更有力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