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先读懂“老天”
(2016-05-13 15:56:05)
《工人日报》(2016年05月13日
王乃仙
编者按
受连日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等灾害,一些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川黔铁路一度中断运行。
5月8日5时许,受到连日降雨影响,福建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的一处山体发生滑坡,造成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截至10日13时,已造成35人遇难、1人失联。
山洪、滑坡、泥石流,都是暴雨引发的连带灾难,几乎每年都会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而中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值福建三明山体滑坡救灾之际,了解一些与暴雨有关的气象灾害方面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防灾避灾和救灾。
●暴雨●
国家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50毫米及以上的称为暴雨。暴雨和一般降水不同,其特点是强度过大、时间过短,数小时甚至数10分钟可下一二百毫米,有时接连不断。暴雨是气象灾害中最严重、最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
受季风地形等影响,我国暴雨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十分不明显。总体而言,南方多而北方少,东南沿海多而西北内陆少;夏季多而冬季少。
暴雨同一般降水一样,需要大量的水汽和水汽凝结的条件。冷暖空气交锋,冷空气移动速度快,迫使暖空气急剧抬升,锋面上常有狂风暴雨,这是我国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暴雨频繁和强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暴雨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每两年一次。20世纪以来,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暴雨洪水,河北“63·8”暴雨,河南“75·8”暴雨,江淮1991年暴雨,长江流域的5次暴雨,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资料显示,1963年8月上旬,河省连降7天暴雨,24小时最大雨量950毫米,甚至超过华北地区正常年份的全年总雨量,过程总雨量1000毫米以上的暴雨区面积达到了5560平方公里,使京广线中断,海河流域大面积遭到水淹。
1975年8月5日~7日,河南省中南部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3天降水总量1605毫米,24小时最大降水量1054.7毫米,1小时最大降水量189.5毫米。其中1~6小时暴雨量创我国历史最高记录。这次暴雨使不少中小水库几乎同时垮坝,洪水迅速泛滥。
2015年,在5月3日至6月19日这短短的一个半月里,南方经历了12轮降水过程。数据显示,江苏南部、江西中部和东北部、浙江西部、广东中北部、广西东北部5月以来,累积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
从季节上来说,眼下这个季节南方出现频繁降雨属正常现象。而具体到今年的天气形势来看,近期副热带高压的势力一直较强并相对稳定,在其外围有一支西南暖湿气流持续控制南方地区,同时北方地区冷空气比较活跃,冷暖空气风云际会,加上厄尔尼诺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至江南等地持续交汇容易造成连续性强降雨。
●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突然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和石块等特点,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而在当下这个气象条件下,山洪一般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正因为上述这些特点,山洪的危害非常大,其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据环境专家介绍,山洪灾害不断加重的趋势,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而通过提高防洪标准、调整人类活动方式、增强山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可以达到减少山洪灾害发生频率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专家指出,应对不同类型的山洪灾害,需采取不同的、与之相应的防治对策。而在每年夏季,特别要预防的是暴雨引发的山洪。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俗称“走山”、“垮山”,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或地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
山体滑坡需要具备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另就人为因素而言,边坡底下开挖或其他施工行为也可能会造成滑坡。
许多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专家介绍,还有多种因素也可以导致山体滑坡。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各种因素造成自然界中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也是引发山体滑坡灾害的自然原因。
此外,不合理的开挖也是山体滑坡灾害的诱因。有些山体滑坡引致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时,破坏了山林表面。而滥伐乱垦造成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山体疏松,山坡稳定性被破坏,很容易引发山体滑坡。
滑坡时间分同时性和滞后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此为同时性。而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叫滞后性。一般而言,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的时间越短。
所以,夏季下暴雨时,要特别注意山体地质状况的变化,做好预测预防工作。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发生后,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被大量的水体浸透,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才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