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2016年02月02日 03版)
本报记者
甘皙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地,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政策、福利都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很多职场女性呼吁加强托儿保育的政策支持,以保证能协调职业发展和生育需求。
其实,职工在托儿保育方面是享有托儿费这项福利的。但《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职工根本不知道有这项福利。
是法定福利却知者甚少你享受到托儿费福利了吗?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四川、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地工作的20多位已育职工,其中仅有4人听说过托儿费福利,而仅有2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大多数受访者未曾听说的托儿费其实是一项法定的福利制度。以上海为例,早在1997年上海市就曾规定:“2周岁以下班级:每人每月180元,家长自理80元,父母单位各报销50元。2至3周岁班级:每人每月150元,家长自理60元,父母单位各报销45元。3至4周岁:每人每月130元,家长自理50元,父母单位各报销40元……”当时,针对幼托费报销采取的是“基础应当报销,增收费用由单位酌定报销,附加费用由家长自理”的基本原则,并且按年龄段进行了划分。
2000年,上海市调整了市托儿所、幼儿园收费标准,规定“各年龄段儿童入托管理费的收费标准中,父母单位各报销50元。残障儿童的父母单位各报销70元”。
然而一位在上海做公务员的受访者徐敏(化名)却向记者反映:“虽然是吃‘公家饭’的,但工资条上只有独生子女补贴,没有托儿费。”
记者致电北京市人社局,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查到还在施行的规定托儿费的相关文件,托儿费不是强制的,只是单位自愿发放的福利。”
四川某民营企业人力副总监黄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托儿费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对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没有限制,效益好的企业可以多报销,没有上限;效益不好的企业也可选择不报销。
数额太少懒得申请作为一项法定福利知者甚少,那能享受到托儿费的又是何种情况?
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刘霞是20多名受访者中为数不多能享受到托儿费的人。“不仅是女职工,只要是办了独生子女证的职工都能享受到。”刘霞告诉记者,她现在每月能领到40元钱的托儿费,直至孩子6岁。而她的小孩在北京一所普通的幼儿园上学,一个月的费用是1800元。“更别提有的私立幼儿园一个月3000多元”。刘霞说,因托儿费数额太低,很多同事都“懒得去申请”。
“我问过年长的同事,10年前每月托儿费100多元,若一方能报销40元,就等于报销了大部分。可10年过去了,物价一直在涨,而托儿费报销额一直未变。”刘霞认为托儿费的报销额度多年不变,是易被忽视的原因。
当然,托儿费也有在涨的。在山东某高校工作的金文梦告诉记者,2013年之前,学校每月报销60元,而根据山东省2013年3月开始施行的新文件,托儿费最高报销额涨到了双职工每月260元、单职工每月130元。“虽然涨得幅度挺大的,但还不到孩子幼儿园费用的十分之一。”金文梦说,现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孩子的抚养成本更大,托儿费真的只是“杯水车薪”。
应扩大覆盖面、提高报销额度正如金文梦所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托儿费等福利对女性职工的职业发展更加重要,那么托儿费报销制度会有所调整吗?
刘霞所在国企托儿费的发放与独生子女证挂钩,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之后,因不再办理独生子女证,“公司新晋妈妈就不能享受这项福利了”。刘霞告诉记者,公司依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直至所有正在享受托儿费福利的员工孩子过了6岁,这项托儿费将最终停止发放。
而根据上海市关于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托费等报销问题的补充意见规定:合法生育“二孩”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报销部分相应减少两元,但若是子女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则不能享受幼托费报销的待遇。
不过,新的生育政策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福利也应有相应的调整以配合政策落地。“一是希望能扩大托儿费福利的覆盖面,让更多人能享受到这项福利;二是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物价水平的上涨,希望能适当提高托儿费的报销额度,从而分担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金文梦说。
后一篇:今年春节,红包雨会下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