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夜等待

(2015-12-23 10:58:16)
标签:

深圳

山体滑坡

       《工人日报》(2015年12月23日 01版)

       本报实习生 何倚华 本报记者 叶小钟

       12月22日,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灾害发生的第三天。

       凌晨1时,夜深了,远处的楼宇隐没在夜色之中。受灾群众安置点——深圳光明体育中心开始安静下来,人们大多一脸疲惫。
 
       张明(化名)一行5人急匆匆走了进来。“此前一直待在现场,想看看还有没有希望。”张明皱着眉头说。灾害发生后,姐姐一家失联,他第一时间从河南老家赶过来。同行还有另外7人留在滑坡现场,随时等待新消息。

       “一家几口人,老的60多岁,小的只有几个月大,是姐姐的孩子……”张明手捂着脸哭了起来,不断重复,“一家几口啊……”同行的人拍着张明的肩膀,没有说话。

       40来岁的李先生一个人在安置点外坐着,点了一根烟大口抽着。“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快跑啊,我就跟着跑。跑了10多分钟,回头一看,全倒了……”他甚至不愿回忆20日中午的那十几分钟,“跑得特别累,现在整个人都还很累……”

       李先生是广东本地人,就职的深圳德宏公司,是此次滑坡灾害涉及的15家公司之一。问及以后的打算,他说:“现在就想结了工资回家过年……”

       凌晨2时,安置点的服务台依旧灯火通明,4名警察在周边巡逻,还有10多位志愿者随时准备为赶来的人服务。

       “白天会继续来帮忙,工作都先放下了,就想多做些,尽一份微薄之力。”志愿者赵炳华是21日下班后赶过来的,他要等对接的义工来了才能回家休息。

       此时,安置点内大多数人渐渐入睡了,志愿者轻手轻脚为一些人盖好被子。

       灾害现场救援指挥部的信息显示,光明新区和深圳市民政局成立了300人的善后工作小组,紧急调集应急救援物资,在光明新区体育中心设立的临时安置点内,共安置人员624名。

       凌晨5时,天灰蒙蒙的,有一丝凉意。一群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在安置点外经过,他们是深圳罗湖区的夜场驻唱歌手。“我们刚下班赶过来,做什么都行,就想帮个忙。”在服务台询问加入志愿者的流程后,带头的胡其满脸真诚,两眼布满血丝。

       6时半,天开始放亮。黄先生拿着书包,到食物领取处拿了早餐。他们一家三口都逃了出来,却跑得连鞋子都掉了。“现在送小孩去上学,后面的事先不想了,等安排吧。”孩子脚上穿的鞋,是朋友前一天刚送来的。

       洗手间有人在洗漱,大家排着队。

       7时刚过,李晓倩一家6口开始吃早餐,“都跑出来了,连拖带拉把80岁的奶奶背了出来,把3岁的小孩抱了出来。”李晓倩的神情有些忧伤,“就是什么东西都没带……”

       鹏飞达公司的一位员工早已醒来。“老板昨天就把工资发了,听说过几天就会转移到新厂。”尽管一脸倦容,但说话时有笑容出来了。(本报深圳12月22日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