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小候鸟”们不再寂寞
(2014-07-12 12:24:29)
标签:
育儿 |
《工人日报》(2014年07月12日
本报记者
13岁的张斯涵抱着刚领到的新书包和礼物一脸兴奋。
“今天要看巨幕电影,屏幕很大很大吗?西湖边的荷花开了吗?”这位来自河南商丘的“小候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7月9日下午,全国劳模孔胜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劳模陈腊英带着100余名“小候鸟”参观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和美丽的西湖南线,也拉开了杭州市总工会“牵手小候鸟
这个暑假,来到杭城的“小候鸟”们,将不再寂寞。
“暑假像坐牢一样”
陈晴晴是安徽人,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杭州萧山一家工厂打工。这几年的暑假,她都是孤身一人来到杭州和爸爸短暂团聚。但爸爸白天要上班,晴晴只好待在租住的小房子里。为了安全,父亲还给她下了“死命令”:绝对不允许单独出门!
于是,晴晴的暑假就只得在出租屋里度过。人们口中美丽的杭州,在她心里也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有时看着外面结伴玩耍的本地孩子,晴晴都会情不自禁想起老家的小伙伴们。她偷偷告诉记者,她想爸爸,却又不想来杭州了,因为这里“人生地不熟,暑假像坐牢一样”。
类似陈晴晴这样的“小候鸟”不在少数。每年暑期,带着对美丽杭州的向往和对父母的思念,“小候鸟”们“飞”到父母身边,与久别的父母团聚。然而,繁忙的工作,让父母无暇陪伴孩子。每年暑期,因无人看管导致“小候鸟”遭遇意外事故不时发生。
“这次可以好好玩了”
为了让“小候鸟”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暑假,今年杭州市总工会开展了“牵手小候鸟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张璐璐跟着全国劳模孔胜东,一起来到了低碳科技馆。在导游的带领下,她了解到牛、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又玩了“种树”的游戏项目。最后,坐在巨幕3D影院中,3D电影里逼真的大恐龙,让她发出一阵阵惊叹。
“太神奇了!今天真的特别开心!”璐璐说。
今年,为了让“小候鸟”对杭州有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有机会接受具有“杭州特色”模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杭州市总工会还从全市人文、科技、文化等优质资源中精心挑选了67个“牵手小候鸟
“每年来杭州都没怎么逛过,这次可以好好在杭州玩了。”
为了“小候鸟”的欢笑
在富阳海正药业有限公司的文体活动室里,几个小朋友正在看书,还有一对兄妹在打乒乓球。这里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图书馆、阅览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都对“小候鸟”免费开放。一阵阵童真的欢笑,一张张开心的面庞,让整栋小楼充满了朝气。
近年来,杭州市总将关爱“小候鸟”活动作为暑期的一项工作重点,每年开展的“小候鸟夏令营”活动解决了不少父母因为忙碌而无暇照顾孩子的燃眉之急。一些建有“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的企业和社区街道,像江干区的格贩社区、六堡镇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也开放现有体育文化设施资源;古荡街道在辖区的数字文化产业园,邀请“小候鸟”和父母,一起体验卡通人物秀。
下一步,杭州各级工会还将在条件具备的企(事)业单位举办“小候鸟”爱心暑期班,开设手工、美术、书法、舞蹈、体育运动等课程以及暑期安全知识讲座,并有工会干事、社会志愿者、大学生为“小候鸟”提供暑期作业辅导,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各级工会也将对本地区本系统“小候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登记建档,针对困难家庭的“小候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夏日“送清凉”活动,多形式及时给予关爱与帮扶。更多精彩见中工博客:http://blog.worker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