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工人日报中工网博客
工人日报中工网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848
  • 关注人气:2,5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海葬比例仅3.2%

(2014-04-06 16:09:13)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40406 01版)   

本报大连45日电 (记者 刘旭)今日1306分,29份骨灰在大连港附近海域葬入大海,这是沈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海葬办公室组织的第176届海葬。尽管海葬组织者积极宣传推广,政府大力给予补贴,收费低廉,但响应者寥寥。去年是辽宁省海葬者最多的年份,全年海葬骨灰1800份,仅占全市5.6万名逝者的3.2%,今年在此基础上略有上升。

在海葬船上,记者看到挥洒的花瓣汇入船尾的浪花中,海鸥围着船只翻飞盘旋,伴着“大海啊故乡”的歌曲,丧户将亲人骨灰及千纸鹤、祈福卡、幸运星等一起装入可降解骨灰罐。

为了移风易俗、倡导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沈阳民政局于1997年开始组织既节俭又环保的海葬,但当年参加的丧户仅有10余户。尽管困难重重,但民政局对这项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始终锲而不舍,服务项目逐年增多,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强。根据该省民政厅、财政厅2012年下发的通知显示,沈阳、鞍山等9个内陆市县,每份骨灰海葬补贴1200元,大连、锦州等7个沿海市县则为800元,资金由省市两级福彩公益金承担。如沈阳市每个参加者近1500元的花销,个人仅承担260元。同时,海葬办还免费提供骨灰降解罐、花束花瓣、一次性手套、骨灰安放手提袋等用品,提供集体海葬礼仪、食宿安排、租车船等多项服务,扶持力度和多项服务使得海葬者从最初的一年两位数到了现在的四位数。

参加海葬的丧户中,有不少是因不宽裕,难以购置墓地,还有的是担心“隔辈不扫墓”,无奈采取海葬。这次海葬中,家属一般会来多人,而张春妍(化名)却孤身一人。父亲不想拖累儿女立遗嘱海葬,但其它子女不同意,又不想违背父亲意愿。最后决定大哥、小妹去祖坟扫墓并为父亲烧纸,她将父亲海葬。她告诉记者,兄妹认为海葬不体面,怕别人笑话说不孝顺,又补办了酒席。崔文丽(化名)葬下的是仅有6岁的女儿,因家中老人说孩子早逝,坚决不让土葬。所以她含泪将女儿藏入大海,身旁丈夫扶着她的肩膀,一言未发。

丧户中也有海葬的支持者。尽管家里有祖坟,但马聪还在亲属陪同下将父亲海葬。“没焚烧不占地,绿色环保。有海鸥飞翔送行,在动听的音乐中融入广阔的大海,父亲也会同意的。”

民俗专家、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杨太认为,中国人有“入土为安”、“迁祖坟改变风水”、“树碑立传”等传统观念,致使大部分人对树葬、海葬、壁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不是特别接受,相信随着居民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墓地价格不断上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绿色殡葬。而他希望自己未来也能葬于海中,“不拖累子女,也能为国家做些贡献。”

 
更多精彩见中工博客:http://blog.workercn.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