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市场抢滩战打响
(2013-11-13 12:47:29)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11月13日 06版)本报记者 徐潇
11月6日,中国移动在北京全面启动“4G手机
全城首发”活动,消费者只要到营业厅办理4G手机合约方案或裸机方案,即可免费更换USIM卡,预约办理4G资费业务。
由于4G牌照尚未发放,目前购买4G手机尚不能直接体验4G网络。有专业人士测算称,整个4G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而中国移动此举,则意味着4G产业抢滩战提前打响。
移动的翻身仗?
事实上,面对市场上频频传出“国内4G牌照发放日期已确定”的消息,中国移动似乎已经“迫不及待”。
多数市场人士分析认为,4G牌照的发放对中国移动的意义最大。
3G时代,中国移动一步慢,步步慢。数据显示,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移动在3G的网络建设投入和终端补贴方面超过了2100亿元。仅在3G牌照发放的2009年,中国移动在TD网络的投资就超过588亿元。
但由于选择了后来被称为“孤岛化制式”的TD-SCDMA制式,加之中国移动相比于其他两家运营商明显缺乏3G明星终端,大量传统全球通用户被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蚕食”。
据介绍,虽然中国移动称其TD用户超过1亿户,但3G网络使用率并不高,很多省份甚至低于15%。而在中国移动2012年财报中,约3/4的数据流量来自WLAN网络,2G和3G数据流量占比仅为1/4,这也造成了中国移动连续4年盈利增速逐年放缓的局面。
“显然,中国移动寄望靠4G打个翻身仗。”业内人士指出,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是一次产业翻盘的契机。可以说,在3G时代,中国移动失去了优势地位,甚至做得很失败,所以它期望在4G上“扳回来”。
早在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就曾宣布推动TD-LTE
4G“双百”计划——TD-LTE网络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的100个城市、采购超过百万部TD-LTE终端,建设20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5亿,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正在进行超过20万个基站的招标采购,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主要城区,预计将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部署,届时全国主要城市都将实现4G网络覆盖。
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没有甘于落后。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计划建设大约6万个4G基站,中国联通计划今年建设1.5万~2万个TD-LTE基站。
4G发牌箭在弦上
进入11月份,有关4G的消息引人注目。尤其是中国移动抢先开售4G手机,4G牌照发放时间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此前,工信部曾多次公开表示,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发布4G牌照,这让市场对4G牌照的发放充满了期待。自9月份开始,工信部陆续批准了部分4G型号手机的进网试用许可,引发了市场对于4G牌照发放临近的猜想。
随着年底的临近,相关各方对4G牌照发放的热情也顺势达到高潮。而之所以充满了期待,主要是4G产业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工信部和中科院等权威部门和机构预测,4G网络前期建设拉动的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正式商用后,还将带动终端制造和软件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将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发改委10月8日发布的消息透露,将组织实施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支持重点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八个方面。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3G,4G的纵向产业链将不断拉长、细分和开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市场主体和价值创造者会不断加入;横向方面将会不断深化分工和扩展协作伙伴,稳固和提升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形成能力,每一个参与分工协作的电信企业,都将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4G网络建设带来的全产业链机遇,一方面会带来直接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在网络建成之后,在通讯、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会更广,相关的服务提供商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商机。同时,传输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资源,推动国内信息消费水平,拉动就业。
据工信部相关测算表明,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在美国和日本,人均每年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分别为3417美元和2455美元,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产业风险需要警惕
首批体验中国移动4G的用户中,普遍有一个的感受就是:速度确实比3G快很多,但是网络覆盖还需要加强。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4G牌照之所以迟迟未发放,主要由于我国4G网络建设存在短板——基站建设相对滞后以及终端产品比较缺乏。此外,国内将会同时存在TDD和FDD两种网络制式的运营商也是一大“难题”。
据记者了解,随着各大运营商以及相关厂商大规模布局,这两大短板已有明显改善。以中国移动为例,除了通过20万个基站建设覆盖100个城市外,还牵手三星、索尼、LG、华为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成功打造了一批支持4G应用的手机终端。
于是,对于4G产业发展的症结点便更多地集中到了制式之争上。目前,全球两大4G标准中,除了由中国移动主导的TD-LTE外,还有由欧洲主导的FDD-LTE,后者从网络最早商用时间、全球用户量、已部署网络数量等指标上看,具有相对优势。全球终端厂商几乎都将主要的4G终端开发资源集中到了FDD,上市的TDD终端数量远落后于FDD。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也开始认识到TDD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据悉,由于优质频谱资源的日益稀缺,TDD支持上下行带宽非对称配置,频谱相对集中、带宽更大、能灵活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等优势日益凸显。
在国内,由于政策的引导以及频谱资源不足,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建设TDD/FDD融合网络的命运。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志勤此前认为,许多国际大运营商同时具有FDD和TDD的频谱,因此TDD和FDD结合应用是大势所趋。
运营商选择融合组网,也必然对终端设备提出新的要求,而多模式多频段的终端设备将是对融合组网实际运营和业务发展的巨大挑战。
对此,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许都表示,所有人都想掘金4G产业,但是在布局上存在一定风险,企业应该用冷静的眼光看到产业背后更为深入的东西,不能反应太迟钝,但又要冷静对待机遇,理性地扩产,稳定有序地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提升,“企业要善于挖掘新产业并做到发展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