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急救电话有十几个 市民称难记清
(2013-08-27 12:03:09)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08月26日 03版)
本报讯 (记者李丰 赵福中)“一个城市要那么多急救号码干什么?市民能记得住几个?怎么知道该打哪个?”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一位环卫工的不幸离世,引发了市民对该市急救电话“泛滥”的追问——一座城市竟有10多个急救电话,难道就不能规范统一吗?
8月19日,贵阳一位环卫工在距离贵州省人民医院不到500米的地方突然发病昏迷。一位热心市民急忙拨打急救电话,但由于“急救号码太多,记不得该打哪个”,他拨打了距离现场有10分钟车程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电话。10多分钟后,当救护车赶到,环卫工已不幸离世。
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区目前有市急救中心“120”、省人民医院“5929999”、贵阳中医一附院“5616999”、贵阳中医二附院“5285555”等10多个急救号码在同时运转。
许多市民表示,急救号码既多且乱,很难全部记清,真正需要急救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选哪个,只好同时拨打几家医院的急救电话。
家住贵阳市南明区的曾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妻子突发阑尾炎,他便同时拨打了“120”、“96999”。几分钟后,两辆急救车同时到达,他就近选择了“96999”的急救车,而“120”急救车只好空车返回。“我也不希望浪费急救资源。真希望能把全市各医院的急救车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这样不仅方便市民记忆,也避免了急救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高效率地对患者进行救援。”
贵州省“96999”紧急救援中心的任医生也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统一的调配,经常出现几家医院的急救车救援一个病人的情况。“我们中心目前共有22辆急救车,每天出车的次数约60趟。每出10趟车,就会有3趟车与其他医院的急救车‘撞车’,同救一位患者。”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急救电话号码均为统一的“120”,缘何贵阳市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急救号码?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黄礼明便提交了《关于规范贵阳市院前急救服务工作的建议》提案,建议全市使用统一的急救号码,建立统一的急救平台系统。
黄礼明认为,各家医院争先开通急救号码的背后,其实是可观的经济利益在驱动。而作为公共服务的院前急救,因缺少足够的财力支持,独立性不足,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医院,患者也因此流向对口医院。该市各家大医院都有完善的急救设施及人员,都有自己的急救号码,因而造成各家医院各自为政,忙的人满为患,闲的急救设施长期空置,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黄礼明建议,贵阳市应当打造“指挥型” 急救模式,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及所在区域调度相关医院,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同时成立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独立的市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医院,形成以急救中心为调度中心、各医院为急救站的急救网络平台,覆盖全市各个角落。
本报讯 (记者李丰 赵福中)“一个城市要那么多急救号码干什么?市民能记得住几个?怎么知道该打哪个?”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一位环卫工的不幸离世,引发了市民对该市急救电话“泛滥”的追问——一座城市竟有10多个急救电话,难道就不能规范统一吗?
8月19日,贵阳一位环卫工在距离贵州省人民医院不到500米的地方突然发病昏迷。一位热心市民急忙拨打急救电话,但由于“急救号码太多,记不得该打哪个”,他拨打了距离现场有10分钟车程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电话。10多分钟后,当救护车赶到,环卫工已不幸离世。
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区目前有市急救中心“120”、省人民医院“5929999”、贵阳中医一附院“5616999”、贵阳中医二附院“5285555”等10多个急救号码在同时运转。
许多市民表示,急救号码既多且乱,很难全部记清,真正需要急救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选哪个,只好同时拨打几家医院的急救电话。
家住贵阳市南明区的曾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妻子突发阑尾炎,他便同时拨打了“120”、“96999”。几分钟后,两辆急救车同时到达,他就近选择了“96999”的急救车,而“120”急救车只好空车返回。“我也不希望浪费急救资源。真希望能把全市各医院的急救车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这样不仅方便市民记忆,也避免了急救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高效率地对患者进行救援。”
贵州省“96999”紧急救援中心的任医生也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统一的调配,经常出现几家医院的急救车救援一个病人的情况。“我们中心目前共有22辆急救车,每天出车的次数约60趟。每出10趟车,就会有3趟车与其他医院的急救车‘撞车’,同救一位患者。”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急救电话号码均为统一的“120”,缘何贵阳市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急救号码?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黄礼明便提交了《关于规范贵阳市院前急救服务工作的建议》提案,建议全市使用统一的急救号码,建立统一的急救平台系统。
黄礼明认为,各家医院争先开通急救号码的背后,其实是可观的经济利益在驱动。而作为公共服务的院前急救,因缺少足够的财力支持,独立性不足,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医院,患者也因此流向对口医院。该市各家大医院都有完善的急救设施及人员,都有自己的急救号码,因而造成各家医院各自为政,忙的人满为患,闲的急救设施长期空置,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黄礼明建议,贵阳市应当打造“指挥型” 急救模式,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及所在区域调度相关医院,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同时成立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独立的市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医院,形成以急救中心为调度中心、各医院为急救站的急救网络平台,覆盖全市各个角落。
前一篇:终结中国器官非法买卖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