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部分民办学校收“定位费”成行规
(2013-07-27 18:30:53)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07月27日 02版)本报记者 何东霞 叶小钟
进入暑假,广东不少民办学校也进入一年最忙碌的招生期,尤其是有着较多流动人口的东莞市,大多数民办学校均以外来工子女为主要招生对象。然而不少家长反映,部分民办学校要求在校学生,在新学期开学前交100元~300元不等的“定位费”或叫“预订书费”才能继续就读。尽管教育部门对此明令禁止,但这种现象却屡禁不止,有校方表示,“中低收费民办学校办学压力大,预收费也实属无奈。”
“来报名必须先交200元的定位费,如果9月份不来上课,只能退100元。”这是记者从虎门智升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处了解到的。记者又先后打电话咨询了东莞汇英学校等几家民办学校,这些学校都表示,报名时要交100元~200元不等的“定位费”,也有学校称之为“预订书费”。
据记者了解,收取“定位费”的做法在东莞民办学校中很普遍,下学期学生注册报名时学校会在学费中减掉这部分钱。虽然此前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物价局认定民办学校提前向学生收取“定位费”属违规收费,但东莞民办学校乃至部分民办幼儿园依然照收不误。
对此,有学校解释,预收费用是为了帮学生提前订课本等资料。寮步红荔小学的校长孙南二告诉记者,尽管政府要求学校不能预收学费,但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行为。“因为民办学校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如果没有提前计划,下学期课本、资料的预订将很被动。”
也有学校告诉记者,此举和民办学校因学生流动率高而带来的生存压力是相关的。一般以外来工子女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学校,学生流动率高达10%~20%。“由于学生父母工作易变动,孩子也必须随着父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给学校生源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石碣镇某民办小学的英语何老师说。
然而,一些学校为了扩大生源留住学生,不仅通过收取“定位费”的方式,还会把招生压力转嫁给老师。曾在凤岗镇一家民办学校教授音乐的黄老师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难堪学校的招生压力,他刚从学校辞职了。
“除了要留住本班的学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招2个学生,如果招不到会被倒扣钱,一位学生300元钱。”黄老师所在的初中部共有30多位老师,但上个学期结束却有将近10个老师辞职,特别是年轻老师都纷纷跳槽。
此前,有市人大代表就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率做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虎门、道滘、凤岗、万江、企石、石排、石碣、樟木头、寮步、中堂等10个镇街的36所民办学校教师,一般学期流动率达到15%~20%,个别办学效益差的民办学校甚至达到30%。
待遇方面,只有少数几所收费高昂、条件优越的高规格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可观,拥有与公办学校教师一样的待遇。而普通的民办学校受办学成本所限,老师的月收入大多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无法与公办学校以及少数几所民校开出的6万元甚至10万元的“高薪”相比,却负担着比很多公办学校老师更重的工作任务。
教师的工资是学校办校的一大成本,其几乎全部来源于学校的收入。大朗启明学校是一家教学质量较好、有着3000多名学生的民办学校,然而该校校长于杰告诉记者,尽管学校不担心生源,但学校在收支平衡方面也确实感到一定的压力。“按照物价局的规定,民办学校的收费每3年才能提一次,跨度稍微长了一点,但每年物价都在上涨,教师的工资待遇每年涨幅为10%~20%,这给学校办学带来一定的压力。”
此外,他认为,由于民办学校的薪资水平没有太多的竞争性,却需要背负更多的工作压力,学校在招聘老师时,很多优秀的老师都不愿意加入。“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外来工因为工作缘故无暇照顾儿女的学习,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身上。”于杰说,同时他也坦然承认,该校在放假前也会预收每人200元的“定位费”。“学校每个学期有10%左右的流动率,预收费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不然很难估计下个学期有多少学生继续就读。”
据悉,为了帮补学校“生计”,部分学校也“铤而走险”违规收费。近日,东莞市教育局对81所民办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其中57所被要求“限期整改”,24所直接被判“不合格”。大部分被要求“限期整改”的学校多因“违规收费”,其收费名目繁多,如“交付资料和学习周报费”“六一活动费”“兴趣班缴费”“军训费”等。
“来报名必须先交200元的定位费,如果9月份不来上课,只能退100元。”这是记者从虎门智升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处了解到的。记者又先后打电话咨询了东莞汇英学校等几家民办学校,这些学校都表示,报名时要交100元~200元不等的“定位费”,也有学校称之为“预订书费”。
据记者了解,收取“定位费”的做法在东莞民办学校中很普遍,下学期学生注册报名时学校会在学费中减掉这部分钱。虽然此前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物价局认定民办学校提前向学生收取“定位费”属违规收费,但东莞民办学校乃至部分民办幼儿园依然照收不误。
对此,有学校解释,预收费用是为了帮学生提前订课本等资料。寮步红荔小学的校长孙南二告诉记者,尽管政府要求学校不能预收学费,但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行为。“因为民办学校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如果没有提前计划,下学期课本、资料的预订将很被动。”
也有学校告诉记者,此举和民办学校因学生流动率高而带来的生存压力是相关的。一般以外来工子女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学校,学生流动率高达10%~20%。“由于学生父母工作易变动,孩子也必须随着父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给学校生源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石碣镇某民办小学的英语何老师说。
然而,一些学校为了扩大生源留住学生,不仅通过收取“定位费”的方式,还会把招生压力转嫁给老师。曾在凤岗镇一家民办学校教授音乐的黄老师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难堪学校的招生压力,他刚从学校辞职了。
“除了要留住本班的学生,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要招2个学生,如果招不到会被倒扣钱,一位学生300元钱。”黄老师所在的初中部共有30多位老师,但上个学期结束却有将近10个老师辞职,特别是年轻老师都纷纷跳槽。
此前,有市人大代表就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率做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虎门、道滘、凤岗、万江、企石、石排、石碣、樟木头、寮步、中堂等10个镇街的36所民办学校教师,一般学期流动率达到15%~20%,个别办学效益差的民办学校甚至达到30%。
待遇方面,只有少数几所收费高昂、条件优越的高规格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可观,拥有与公办学校教师一样的待遇。而普通的民办学校受办学成本所限,老师的月收入大多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无法与公办学校以及少数几所民校开出的6万元甚至10万元的“高薪”相比,却负担着比很多公办学校老师更重的工作任务。
教师的工资是学校办校的一大成本,其几乎全部来源于学校的收入。大朗启明学校是一家教学质量较好、有着3000多名学生的民办学校,然而该校校长于杰告诉记者,尽管学校不担心生源,但学校在收支平衡方面也确实感到一定的压力。“按照物价局的规定,民办学校的收费每3年才能提一次,跨度稍微长了一点,但每年物价都在上涨,教师的工资待遇每年涨幅为10%~20%,这给学校办学带来一定的压力。”
此外,他认为,由于民办学校的薪资水平没有太多的竞争性,却需要背负更多的工作压力,学校在招聘老师时,很多优秀的老师都不愿意加入。“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外来工因为工作缘故无暇照顾儿女的学习,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身上。”于杰说,同时他也坦然承认,该校在放假前也会预收每人200元的“定位费”。“学校每个学期有10%左右的流动率,预收费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不然很难估计下个学期有多少学生继续就读。”
据悉,为了帮补学校“生计”,部分学校也“铤而走险”违规收费。近日,东莞市教育局对81所民办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其中57所被要求“限期整改”,24所直接被判“不合格”。大部分被要求“限期整改”的学校多因“违规收费”,其收费名目繁多,如“交付资料和学习周报费”“六一活动费”“兴趣班缴费”“军训费”等。
前一篇:“在京有房产”挡住外来娃求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