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肥环卫女工登上大学讲台讲述“劳动是什么”

(2013-06-02 11:49:30)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3年06月02日 01版)本报记者 陈华

    5月25日,40岁的环卫女工陈恩燕平生第一次站在了大学教室的讲台上。

    在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一间教室里,陈恩燕面对一群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年龄的大学生,发表了平生第一次演讲。让她意外的是,自己多次收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聊为何走上环卫岗位,聊如何把大街扫干净,聊遇到挫折该怎么办……一个小时的时间,陈恩燕和大学生们说了很多“作为阿姨辈儿应该说的话”。

    在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环卫服务中心当了14年环卫工人,陈恩燕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到大学校园里和大学生们交流。而前来听演讲的学生则称,陈恩燕教给了他们很多“之前未曾注意过也没思考过的东西”。

    “我会扫地,我就教他们扫地吧”

    陈恩燕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听说母亲要去合肥工业大学讲课后很是惊讶。他“正告”妈妈:“他们那些大学生哪个水平不比你高?他们当中随便谁站出来问一个题目你也不会做,你竟敢给他们上课?”

    “我会扫地,我就教他们扫地吧。”陈恩燕告诉儿子,能把地扫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5月25日晚,陈恩燕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环卫中心一名领导和一名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了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她担心一个人“镇不住场子”。

    尽管如此,走进教室的一刹那,陈恩燕还是感受到了满屋子的学生和突然响起的热烈掌声形成的“气场”,她的腿有点发软。

    其实来之前,陈恩燕做了精心准备。她甚至写好了一份5页纸的演讲稿,准备在万一说不好时照本宣科。和演讲稿一同带进来的,还有她劳动时的工具——一把小铲子、一个夹钳,以及四幅放大了的照片。

    尽管做了这些准备工作,眼前的景象还是让陈恩燕感到不太适应。她拿稿子的手在发抖,说话的声音也在发抖。

    没办法,陈恩燕只好拿起稿子照本宣科。本来她想说普通话,但是很快就被浓重的合肥本地口音拉了回来。读着读着,陈恩燕放松了。“不就是和他们聊一些自己平时经历过的那些事情嘛,我就和他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吧”。

    陈恩燕直接从扫地说起:“同学们,你们肯定觉得扫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我刚当环卫工那会儿,和你们一样,从未把扫地当一回事儿。可是,扫着扫着,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差距,我不仅清扫的速度跟不上其他同事,所负责的保洁路段也总是没有别人的干净。”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做事情如果不脚踏实地,就会发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连扫地也不例外。”陈恩燕发现,当她脱稿讲故事的时候,教室里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了。从他们的眼神中,陈恩燕看出了“急欲听下去”的愿望。

    接下来和同学们谈扫地的经验,陈恩燕驾轻就熟。她娓娓道来:“为了找出问题的所在,我认真观察其他同事的动作,还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

    “再平凡的工作也不寻常,小事情中也有大道理”

    一位叫黄天雄的同学对陈恩燕所说的“如何扫地的过程”印象深刻。“她告诉我们扫马路的时候从哪个方向开始扫,是从里面开始扫还是从外面开始扫,都是很有讲究的。这说明再平凡的工作也不寻常,小事情中也有大道理。”

    实际上,多数时候,陈恩燕只是描述事实。她告诉同学们,“在酷热的夏天,脚下滚烫的路面有40多摄氏度,扫完马路后,浑身上下都会长痱子,痒得钻心,回到家后要拿整瓶的风油精往身上倒才觉得舒坦。”

    陈恩燕还告诉同学们,扫马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感觉委屈的事。“一些人当着你的面将碎纸屑、塑料袋、瓜子壳扔在你刚刚清扫过的路面上。你如果当面劝导,就有可能导致冲突。通常情况下,我只是走过去再次清扫,用行动来感化他们。”

    同学们用长时间的掌声来回应陈恩燕的朴实。

    教完如何扫地,陈恩燕话锋一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态度端正、踏实肯干,环卫工作照样能做出大事业。

    陈恩燕讲了一个故事。她有一个名叫屠基文的同事,发现垃圾收运方式改革后环卫中心有很多小板车被闲置下来,于是将80多辆小板车变废为宝,改装成摆放清洁工具的劳动工具箱。屠基文还给工具箱涂上绿油漆,在车上写上“保洁工具车”字样。这样,不仅废弃的小板车被派上了用场,而且环卫工人们再也不用为上下班来回携带清洁工具而烦恼。

    管理学院学生夏锦春回忆这个故事时深有感触:“我记得陈老师说,她同事所做的这项技改全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这让我挺感动的,不像我们有些大学生,总感觉自己是大材小用,整日里只知道抱怨,其实是自己没用心。”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有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才重要”

    事实上,陈恩燕接到环卫中心领导的通知要来给大学生讲课时,她死活不同意。直到中心领导说,把你经历的事告诉大学生,说不定对他们会有所启示,陈恩燕这才答应。

    邀请陈恩燕做演讲的是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杨乾坤老师,在他看来,相较于上个世纪的大学毕业生,尽管当前“90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越来越多,但是普遍存在“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毛病”,陈恩燕的演讲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独立生活困难、就业选择认识有迷惘”的问题。

    陈恩燕14年前从企业下岗后开始从事环卫工作。“我永远都记得那个日子,1999年5月1日,那天正好是劳动节。”当初,很多亲戚和同学都不理解陈恩燕扫大街的工作,但她却不这么认为。

    “把活干好!14年的实践可以证明,做什么事都必须用心、负责。没有这些,环卫工你也当不好。”陈恩燕现在拥有“安徽省巾帼标兵”、“合肥市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

    原定只须讲半个小时左右的课很快结束了。现场突然有人提议:陈老师能不能和同学们互动一下,回答他们的一些问题?

    心情已经不再紧张的陈恩燕表示同意。

    张亚南很快抢到了提问的机会,他问陈恩燕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此前,张亚南和很多前来听课的同学一样,都曾经参加过学校团组织策划的环卫体验活动。“一个下午的体验已经让我们感受到环卫工作很辛苦,我想知道他们长年累月、不分寒暑的工作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还有的学生问环卫工的待遇如何、问环卫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执行到位,更有学生在听完陈恩燕的回答后直截了当地问:不知道我们大学生能为环卫工做些什么?陈恩燕笑着扬了扬手中专门用来铲口香糖的铲子说:“你们吃完口香糖后把口香糖包好扔掉,就是对环卫工作最大的贡献。”

    一个学生在听到陈恩燕谈到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给环卫工作带来困难时,忿忿不平地说:我给陈老师提个建议,你可以把你看到的不文明行为拍下来,放到网上曝光。

    陈恩燕对这个学生的建议当场表示感谢,但她笑着说:“这样做有些理想化,实际上,对于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激化矛盾的举措。”

    更多的学生从陈恩燕的演讲中得到的是感悟。梁泰鹏同学认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黄天雄同学认为“做事的责任心很重要,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黄宁博同学认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有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才重要”……

    王相雷同学则从陈恩燕有过下岗的经历中看出了“一个人如何可以变得坚强”。他问了陈恩燕一个话题之外的问题:“陈老师,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他想以后向陈恩燕请教更多的问题。

    “如果你们宿舍打扫不好的话,我可以教你们。”说毕,陈恩燕用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