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8位农民工参与救援住河边称“不想给灾区人民添麻烦”

(2013-04-26 11:24:42)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3年04月26日 01版)本报记者 车辉 高柱
   
记者今天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宝兴县了解到,攀枝花路桥公司的68位农民工在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后自发参与救援,自身则在依河悬空的铁架棚里住了3天,缺被少粮。
但对这些,他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灾区很困难,“不想给灾区人民添麻烦”。
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王君告诉记者,此事已经核实。地方政府态度明确:“灾区人民不能让帮助自己的人受苦。”
王君表示,鉴于随时可能下大雨,有关方面已腾出宝兴中学的一间教室给其中15位农民工居住,为其他农民工在河边搭建帐篷,并提供棉被、干粮、饮用水等物品。
为受灾群众搭完帐篷,才想起自己的住处还没解决
大约一个月前,攀枝花路桥公司的68位农民工来到宝兴,参与建设堤坝扩建工程。
宝兴县老城区被一条老式铁链桥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河东是繁华的商业区,而河西的住宅依山而建,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工人张建今天告诉记者,4月20日8时许,工友们陆续上班,刚走到河道工地就感到一阵剧烈晃动。“当时吓惨了,真怕山上的石头掉下来砸到我们。”
万幸的是没有伤亡。
10时左右,大家情绪平静下来,开始清点人数,并从县城里已成危房的出租屋中搬出物资。
随后,攀枝花路桥公司相关领导组织大家拿着工地的钢架、雨布等材料,到宝兴县红军广场搭建帐篷。
12时左右,这些农民工搭建起了第一个帐篷,用来煮饭。随后,他们又迅速搭建了几个大帐篷,每个帐篷长约20米,用来安置受灾群众。
他们用工地上找到的材料,不停地搭建帐篷,直到晚上8时才停下来。
夜色降临,县城一片漆黑,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地。此时,才想起自己的住处尚未解决。
此时他们已非常疲惫,能用的材料也所剩无几。于是,他们就拿着钢架草草搭建了一些简易棚子,作为栖身之所。
这些棚子仅靠捆绑河边两棵树木固定,险象环生。明知道所处的位置狭窄靠山,但在黑暗中,他们已无法寻找别的地点了。
面对漏雨、缺粮的困难,他们依然“不想麻烦政府”
震后头两天,68位农民工还有剩余的物资,没有遇到太大困难。
然而,由于宝兴成了“孤岛”,他们的物资很快消耗殆尽。两天之后,他们发现自己面临缺粮的窘境。
偏偏此时宝兴下起了雨,他们住的简易棚开始漏雨。而且,由于简易棚背靠山体,很容易被松垮下来的石头砸到。然而,面临困境的他们,依然“不想麻烦政府”。
“我们知道,地震后县政府一定很忙,我们真的不想麻烦他们。”张建对记者说。
他们依旧每天奋战在抢险第一线,配合消防、武警疏通道路。
由于大批本地受灾群众需要安置,困在山区的群众也需要救援,救援工作千头万绪,这些为灾区搭了几十顶帐篷的农民工没有得到多少关注。
他们的缺粮问题逐渐严重。张建告诉记者:“本地人是按照户籍发粮的,而救援人员后来有专门的饭菜供应,我们不知该去哪里找吃的。”
“我们很感谢王大姐,感谢灾区人民”
4月23日中午,宝兴县委宣传部后勤负责人王成秀得知相关情况后,当面向张建等人道歉:“你们是第一批帮助我们的人,我们竟然让你们差点断粮,实在是惭愧。”
她马上为工人们送来了腊肉、方便面等食品,并让他们先到宝兴中学的教室里暂避。
4月25日,随着大批物资运进宝兴,这些农民工的帐篷问题也全部得到解决。
“其实,我们实在是不愿意给灾区添麻烦,这是真心话。”张建反复对记者说,他们其实只是想要点材料,“只要有了材料,我们自己就可以搭建帐篷,这个我们专业。”
张建对记者说:“非常感谢当地政府,他们对我们很好,解决了我们的后继问题。我们很感谢王大姐,感谢灾区人民。”
(本报四川芦山4月25日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