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全力抢救生命”——本报记者赴雅安芦山地震灾区一线见闻
(2013-04-21 17:43:28)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04月21日 01版)本报记者 车辉 高柱 杨登峰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重庆等地均有震感。
本报记者20日21时左右进入重灾区芦山县沫东镇,沿途目击了当地受灾及救援情况。
“ 互相帮助才能克服困难 ”
20日晚间,通往灾区的道路一片漆黑,记者深入到重灾区芦山县沫东镇。21时,这里恢复了基本用电,但当地群众都已转移到外面居住,网络仍然不畅通。
了10分钟后离开。
前急缺帐篷、纯净水等救灾物资。虽然条件艰苦,但灾区内的受灾群众已经开始互帮互助。
能克服困难。”
从北京赶赴雅安芦山灾区的途中,记者遇到了不少赶赴四川救援的专业救援队和志愿者。
杨健是从北京飞往四川灾区的寻亲者。
地震了。”他赶快打开电视,“正是芦山,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赶紧给家里打电话,但一直打不通。”
看着电视里不断滚动播放的死亡数字,杨健发了疯似的给家里打电话,打了两三个小时后手机没电了,可仍然没有联系上家人。他的老家有三间房子,主结构是木头和砖石,父母、妻子和不到1岁半的女
儿住在里面,生死未卜。
20日14时左右,在芦山县城工作的妹妹打通了杨健的电话报平安。可家里仍然联系不上,县里的一个亲戚告诉他,他家所在的那个组房屋倒塌很严重。杨健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向老板请假要回家。老板
亲自开车将他送到机场,并给他买了机票。
(本报雅安芦山4月21日凌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