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所学校遇生源尴尬:农民工子女来了 城里孩子走了
(2013-04-20 16:59:13)
标签:
来了低年级走了学生社团优点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04月20日 03版)
校方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这所小学读书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女。
砂山四校位于沈阳市主城区和平区,地点位置与软硬件条件都不错。盖敏说,学校老师大多是大学本科毕业,还有3名硕士研究生,师资水平不比其他小学弱。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设施齐全,有专门的音乐、美术、陶艺、计算机、图书阅览、机器人工作室等教室。学校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立了合唱团、民乐队、舞蹈队以及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体育队,并组建了阳光书社、阳光电视台、阳光广播站等学生社团组织。
2000年,该校开始招收农民工子女。“当时,农民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40%,城里孩子还是大多数。但随着农民工子女逐渐增多,城里孩子却越来越少。”盖敏说,如今该校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工子女621人,占学生总数的97%。
“只有高年级还有少数城里孩子,低年级学生一个城里孩子都没有。”盖敏告诉记者,去年该校招收的123名新生,全部是农民工子女。
砂山四校学区生源为什么舍近求远、甚至花钱择校而不愿就读砂山四校呢?记者调查走访中,家在学校附近三利和平湾小区的几位家长道出了部分原委。他们认为:“农村孩子大多脏、土、学习基础差……”,“如果让自家孩子和农村孩子同窗学习,担心孩子成绩受影响,或者染上不良习惯。”
对此,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让城里人有了某种优越感。“尽管我们的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等很多方面都离不开农民工,但一些城里人在心理上对农民工是不接纳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有歧视心理。”
秦旭芳说,随着城镇化发展加快,我们要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城里人要有欢迎和包容的心态。“其实,农民工子女有很多优点值得城里孩子学习,比如勤劳、朴实、自立等。城里孩子与农民工子女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