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嗓子都快“喊哑”了 职教还是“叫好不叫座”

(2013-03-09 13:23:12)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3年03月09日 05版)□本报记者 孙喜保 余嘉熙 康劲
   
      国家在政策上重视职业教育,但现实中职业教育需求大投入小、教学内容不科学、学生毕业后难以继续深造、技工收入低等问题,却致使“10多年过去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似乎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3月7日,山东代表团分组审议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菁,专门认真研读了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资金配置情况。
孙菁注意到,在预算报告中,高职教育列入了高等教育的范围,并没有被单列出来。


    职业教育似乎 “ 停滞不前 ”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职业教育的大半壁江山。”从事了大半辈子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孙菁认为,职业教育在资金配置中,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数据显示,全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对于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这方面的缺口很大也已形成共识。我国已经不缺高精尖的设计人才,但关键要有人能把他们的设计、理念以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钦峰也认为,我国现在尤其需要一支优秀的职业大军。但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宽进宽出,培养质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抓好现代职业教育,我们要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集美大学校长苏文金说。


      类似的希望和呼声,近年来从未断过。而从国家的政策看,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视。2002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而且还有量化的指标,提出到2010年,标准职业招生规模要达到200万人……
在投入方面,近年来,国家不仅为中职学生发放补助,还为高职学生提供大量的助学金和奖学金。


     国家政策的支持,孙菁有实际的感受。她说,近些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确实不断加大,无论从政策还资金方面都有不小的投资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政策、资金方面给了支持,可直到现在,职业学校还是许多学生退而求其次或者说不得已的选择。


   “高考没考上,才会考虑上职业学校,这让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都成问题,不少学科甚至连续几年都是零投档。”孙菁说,10多年过去了,我们为此呼吁嗓子都快喊哑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似乎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职业教育咋成了 “ 断头路 ”


      在孙菁看来,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职业教育不受重视,导致许多人不愿意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实际上并非如此,职业教育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学生毕业成为技术工人后,收入低、待遇差,工作缺乏吸引力。
据孙菁介绍,目前在职业院校中,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少能见到城镇的孩子报考职业院校。


     从职业院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立初衷是将其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这是在当时的历史和经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时过境迁,我国的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职业教育就成了学生的“断头路”,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


      孙菁说:“在国外,学生上完职业学校后,可以选择去工作挣钱,几年之后还可以继续深造;但在中国,这点做不到。”而且,由于一直在普通高等教育的阴影下“存活”,我国的职业教育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繁杂、落伍,甚至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脱离了其所应肩负的职责。


   “现在职业学校教学内容‘大而全’,什么都教。其实到了岗位上,用到的只是很精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没有用处。”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说。
另外,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投入更大。有数据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均投入是一般高等学校的2.46倍。但多年来,职业教育需求大、投入小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


     虽然我国教育经费已经达到GDP的4%,可由于职业学校一般都由所在市和省划拨经费,只能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重视程度而定。“经济条件好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地方就多投入些,反之就投入很少。”


      一方面,工作后无法再深造的现实以及缺乏竞争力的技工待遇,职业教育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动力不强,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可想而知。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影响,最终造成了职业教育难以发展的困境。


    职业教育应该变革了


      如何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发展困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今年温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了现代职业教育概念,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在苏文金看来,做好职业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现在的职业教育被看成是一般教育的补充,只能上到大专。而实际上,职业教育应该是教育的另外一种类型,不仅需要大专,本科、研究生都应该有。而且要在招生制度上加快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特别是高职的地位。与此同时,不能让学校把学费作为经费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免试入学的同时,要尽可能降低学费甚至免费。


      要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加强职业教育的质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孙菁看来,在以往的教学中,职教内容多采取与一般教育相同的方式。为此他们也进行过一些改革试点,但难度很大,“无异于一场革命”。


      德国、芬兰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非常注重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因此企业与学校之间对接很顺畅,企业争着要学生。但在国内,情况恰恰相反,虽然学校的意愿很强烈,但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并不愿意配合。“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政策,解决这个难题。”孙菁说。


      此外,国内的职业教育还存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弊端——职业资格认证落实极不严格。学生毕业后有证无证都能顺利上岗,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要想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谈何容易。


      王钦峰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由学校、企业、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毕业生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评审)制度,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需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监管,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但孙菁认为,归根结底,要想彻底摆脱职业教育的困境,光靠教育部门难以解决。“还得靠提高技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逐步缩小社保双轨制的差距。”孙菁认为,现实中技工的工资和待遇才是解开职业教育困境的“钥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妇女节的礼物
后一篇:部长别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