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2013年02月21日 05版)
本报讯
(记者杨明清)2月16日-3月17日,青岛市人社部门在内蒙古路39号集中组织30场农民工招聘大集,对农民工求职和企业招工全部免费服务,2月16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发现招聘大集上只有4个人在查看招聘信息。
市场招聘信息显示:精密管件公司招聘200名操作工和20名焊工,月薪2400元到3200元。洁神洗涤公司营业员月薪最高3000元,果业公司月薪开到4000元。青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部门经理、万科物业保安、招商银行青岛分行护卫队员这些工作还“提供免费住宿”。招聘单位把写有工种、待遇、联系电话等信息的招聘启事悬挂在摊位上方,现场没有安排人员解答提问。
在这里查看信息的4人之一张济光,是来自内蒙古的外来务工人员,他说看好了多个岗位,但因为现场无人解答问题,所以没有办法在这里找工作,还是要去位于青岛沈阳路上的自发市场。
距离招聘大集几百米处,就是沈阳路自发劳动力市场,尽管天气有些冷,但此处的场面却很红火,找工作的、招工的,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前来找工作的外来务工者和来招聘的人占据了半条马路。有的招聘单位直接把车停在马路边,把招聘条件和工资待遇一起写在大纸上,贴在车前的挡风玻璃上。张济光在一辆写着招电焊工的车子前和一位50多岁的老板问起了待遇、假期、保险、吃住等事宜,老板一一给了答复。老板查看了他的几个证书,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他们以每月3500元达成用工协议。张济光告诉记者,他要去的这家企业在即墨,虽然不在青岛市区,但是各项待遇都不错,他马上要到住处取行李,这时老板过来说,他立刻让司机开车拉着张济光去取,他说找到这么个高水平的电焊工不容易,害怕他反悔不来了。
一直在这里转悠的来自青岛郊区平度市的农民工高波对记者说,他在这个市场找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了,每一年都是在这里找。这里很自由,双方谈好工资等待遇后,也签劳动合同,可以直接和老板对话。正规市场里没有老板和你谈,一般工作人员说了也不算,跟着他们去了,感到不满意,还得回这里来。再说他们家在农村,每年农忙时节还得回家忙农活,太正规了,他们也受限制,不如这么来得好。
马路劳务市场看起来有些乱,但很多人还是认准了这个自发的劳务市场,对于农民工招聘大集,他们这么说,“我们也去过这样的招聘会,但是挑半天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在这里找。”“还有一些招聘会,进门就收钱,即使不收求职者的钱,也要收企业的钱,企业最后会从我们的工资里扣除。”这也是一些人不愿意去正规人才市场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