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不足致糖尿病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2012-11-11 16:36:54)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2年11月11日 04版)本报记者 姬薇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建立在急性病和重病上医疗体系,还没有建立针对慢性病的防治体系。在糖尿病领域,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差别是,我们没有一个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专业糖尿病教员队伍。”
——纪立农教授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将2012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定为“糖尿病:保护我们的未来”,强调教育对于降低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重要性,呼吁保护下一代的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它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着病程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在与糖尿病的长期斗争中,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孤军奋战。只有患者了解和掌握如何与糖尿病做斗争的知识,糖尿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缺乏糖尿病教育就象缺乏降糖药物一样危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指出,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拥有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全面而系统的糖尿病教育不仅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据了解,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日前,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呼吁:政府应建立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者队伍。
他说,在糖尿病领域,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差别是,我们没有一个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专业糖尿病教员队伍。虽然现在一些医院有糖尿病教员,但是他们都不是正规编制,多是兼职,仅有少数医院有专职的糖尿病教员。亟须政府建立正规的专职糖尿病教员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糖尿病的管理水平。
纪立农教授强调,糖尿病教育同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并称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其中,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掌握饮食控制、运动的技能、掌握如何正确地进行药物治疗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是关键。
接受糖尿病教育全凭病人喜好
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一些患者在得了糖尿病许多年之后, 仍然对疾病一无所知。许多人不知道怎样检查、怎样正确控制饮食。同时, 社会上一些庸医假药的欺骗宣传, 常常使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误入歧途。
调查发现,受过糖尿病并发症教育的患者仅为47%;超过50%的患者根本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值,甚至还有5.6%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糖尿病。
而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基层医生中约有26%不明确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病因,32%不能准确做出诊断,近三成不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控制知识。有67%的临床护士自认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比较肤浅,14%糖尿病知识掌握很不够,超过九成渴望接受正规、专业的糖尿病教育培训。
“来听课的人全凭病人的喜好。一般我们门诊都会跟患者告知这儿有专职的教育护士,在打胰岛素之前,教会你如何去打针,但是,有10%到20%的新病人会拒绝,说我不用听,我自己去看书,但是他是否看和看的什么书,接受的教育是否规范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方面。”郭晓蕙教授说。
“再一个就是教育资源不够,很多地方的教育只是讲大课,有的患者年纪大,听一次课根本记不住,也掌握不了,还有的只听他喜欢听的课,可能这里头只言片语记住了,但是真正需要掌握的东西并不能掌握,所以怎么来提高教育的效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糖尿病健康教育不足必然导致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差异。
纪立农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在一些大城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通过这些年的教育有所提高,很多患者都知道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一些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以自我血糖监测,部分患者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胰岛素注射。但是二三线城市以及大城市一些社区就诊的患者,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呼吁国家设立糖尿病教员职位
糖尿病患者良好而持续的疾病管理能力是抗击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纪立农教授告诉记者,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糖尿病健康教育教员。因为医生很忙,没有条件长时间和患者交流。还有一些医生是没有针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技能。目前,一些大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的教员都是自己雇的人,或者从医生护士里边找的人。
纪教授说:“糖尿病教员的工作是专门辅导病人,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技能。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大的医院,从预防角度、生活方式干预角度,从药物治疗角度去做慢性病的管理。这是我们一直呼吁的事情,也是最大的难题。”
据了解,在德国、美国,很多糖尿病患者教育是由糖尿病教员提供的。美国糖尿病教员通过服务收取费用,费用由医保、保险之类支付。某些国外的糖尿病中心只有一个糖尿病医生,其他都是护士和药师。通过糖尿病患者教育,可以让患者很好地理解这些治疗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配合医生来贯彻和落实这些措施。
郭晓蕙介绍说,在台湾,没有教育参与医保不付费。如果你得了糖尿病,必须得去听课接受糖尿病教育,而医院则必须开辟教育和管理这样的一个内容,医保才付医院钱。
调查证实,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明显好于未受教育人群。
郭晓蕙教授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药好,而是给患者一个很好的管理。
糖尿病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糖尿病的教育,特别是糖尿病的教员培训,糖尿病患者教育教材的开发,以及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广泛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基层医务工作者是糖尿病等慢病防治的一线“守门人”,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实施了“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针对各级医生、疾病防治工作者及患者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立体式的培训。
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际糖尿病中心共同制定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策略和措施,帮助在社区建立患者互助小组,为患者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无缝化管理服务,实现慢病长期防治从“他管”到“自管”的蜕变。
为帮助糖尿病患者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还发布了我国第一套系统化的糖尿病教育工具,包括糖尿病全面管理、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合理运动、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治疗六项内容。教具将借助拜耳健康小屋在全国400多个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推广,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