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2年11月08日 05版)
http://blog.workercn.cn/attachments/2012/11/9_201211081137351xje7.thumb.jpg学生冻疮“流行”" TITLE="打工子弟学校取暖困难
图1、11月5日,清红蓝学校因为寒冷而停课,只有几名学生在清扫锅炉。
图2、几名学生冻疮复发的手。
http://blog.workercn.cn/attachments/2012/11/9_201211081137421hGoq.thumb.jpg学生冻疮“流行”" TITLE="打工子弟学校取暖困难 学生冻疮“流行”" />
在顺义半壁店清红蓝打工子弟学校,校长董淑贤怕冻坏了孩子,临时停课。她组织家近的学生帮忙维修、清扫锅炉,努力尽快供暖。
11月5日,北京北部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清晨6时50分,记者坐上去往顺义的公交车。车窗上挂着霜,上下车的乘客都缩着头、蜷着手,试图让身体更暖些。
9时,记者到达清红蓝学校。“老师太少了,前几天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取暖的事就耽误了。”董淑贤双手沾满了土,正在清扫锅炉。为节约成本,6年来,董淑贤和王英豪老师兼任锅炉工,“每天6点生火,7点半暖气热了,再给学生上课。可节约1700元,能多买些煤”。
清红蓝学校有400多名学生,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特点,这里春季开学是2月10日左右,“供暖期长,资金少,我们只能晚开炉,早关炉。”供暖季每年约3个月,烧煤36吨。王英豪负责购煤,“今年买煤830元/吨,2.9万多元还是赊账。”
记者边采访边帮他们在锅炉房里清扫遗留的煤灰。6年级的王艳勤是班长,负责收费,“每人90元取暖费,很多同学都交不上。公立学校就不用交取暖费。”她有些羡慕。
煤少,温度低,刘颖、杨萍等学生的手每年都生冻疮。“发痒时,就刮窗上的冰霜涂在手上,这是偏方。”王艳勤传授止痒“经验”。她右手中指明显比其他的粗,红肿中有结痂,这已从冻疮衍生了风湿关节炎。
通州牛堡屯东升学校也遭遇同样的难题。记者看到,18个教室眀炉取暖,室内弥漫着炭灰味,温度低于北京市规定的18℃。教师和学生都穿着羽绒服,有的学生抱着暖水袋,有的学生带着手套抄笔记。
东升学校有300多名学生,供暖成本2万余元。校长王岩说,取暖资金只能靠自筹和捐助。”“没法子,再难、再穷,为了孩子也要坚持下去。”采访时两位校长都说了同样的话。
今日发稿前,儿童乐益会致电记者咨询相关情况,准备为这些学校筹集取暖善款。
前一篇:音乐下载收费该由谁来支付?